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邻里相望的田园生活,均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日前揭晓,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街道)榜上有名。
千帆竞,满目新。马山街道从一个常驻人口不足3万的临湖半岛,如何“破茧成蝶”,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其秘诀主要在于,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的乡村资源,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也给足了乡村旅游勇立潮头、再谱新篇的发展信心。
“文化赋能” 打响“人文+自然”组合拳
马山街道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本地区的先导产业、核心产业加以培育打造。自上世纪90年代的月亮湾度假村、太湖跑马场、龙头渚公园、灵山胜境,到本世纪初的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九龙灌浴、灵山梵宫,到最近10年的灵山拈花湾小镇、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以及正在全力打造的“大拈花湾”项目等,马山街道在文化旅游产业上不断尝试、探索、拓展,创建无锡市首批全域旅游街道,走出了一条具有马山街道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无锡“十分山水”,马山街道独占一半。风光自然天成,以“净土、净水、净空”而享誉苏南,历代文人墨客曾在这里隐居山野、题诗吟咏,为湖光山色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灵山胜境是海内外游客朝山祈福的圣地,其中的灵山梵宫建筑获全国建设业最高奖——鲁班奖,2009年灵山胜境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2年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灵山胜境被确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拈花湾禅意小镇自2012年开工建设,将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的“心灵度假”休闲旅游新模式。2020年,拈花湾微笑广场惊艳亮相,还匠心打造了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拈花湾更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
集聚融合 激活乡村旅游生命力
近年来,马山街道依托核心景区的辐射作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其中,拈花湾的客栈,连接并承载着拈花湾禅意生活的精华,2015年11月拈花湾首批主题客栈对外开放,2017年总投资9000万元的拈花湾二期客栈项目竣工,陆续投运30多家特色客栈。
百花争艳满庭芳,民宿文旅齐开放。马山街道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打通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价值链”,着重做好“马灯舞”“民俗体验”“马山十鲜”三大项目。做好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舞”的恢复传承工作,目前已打造出一支80余人的演出队伍;并以马山本地食材为基础,打造“马山十鲜”品牌菜式并进行推广,通过一道道“好吃、不贵、有故事”的菜品吸引游客。
兼容并蓄 打造特色“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马山街道特色文化产业也遵循着“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转变,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转变”的模式飞速发展。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作为中国吴文化发源地标志性工程,能让后人从中触摸到一方地脉的厚重积淀。2020年龙山石城墙保护与展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成为遗址公园新亮点,催生了马山街道兼容并蓄、锐意进取的地域文化。
与此同时,马山街道还着力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外来游客“自驾游”和“自助游”通畅;规划建设区域重大交通、大都市交通1小时环城游栖圈,更为马山融入沪宁杭大城市群乃至走向海外,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度假区投入近1.4亿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旅游项目的打造,在环境提升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要想大有可观,必先大有可为。如今,马山街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和发展的新机遇,围绕“一岛、双核、三环”的建设目标,将至美的景色与顶尖的智慧相互交融,坚定“康养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坐标、高端旅游业态集群新格局”,在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谱写越加灿烂的新篇章。
原标题:无锡滨湖马山街道:让绿水青山“颜值”变为金山银山“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