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关于做好“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十四五”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工作,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水平,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形成《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合作备忘录》,现将该备忘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合作备忘录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12月7日
附件
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合作备忘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关于做好“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十四五”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工作,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水平,形成本合作备忘录。
一、合作原则
(一)总量联控。围绕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影响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坚持区域一体化总量控制,全面探索区域联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合作共赢的区域总量协同控制新途径。
(二)规制共建。联合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共建区域污染物总量核算和排污权确权分配体系,推动长三角区域总量核算结果互认和排污权交易,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管理。
(三)监管协作。总结各地实践经验,整合各省市工作力量,积极创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监管协作方式,合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监管,为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对象
长三角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实施范围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生态环境部门为主体,逐步扩大至其他管理部门。
三、合作内容
(一)制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综合方案。以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国家下达各地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基础,联合制定区域“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共同编制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综合方案,协同推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有效落实。
(二)建立区域主要污染物减排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三省一市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调度机制,强化三省一市总量控制工作联系,实现区域环境质量、重点项目、日常管理等信息归集共享。
(三)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分级分类监管。推进长三角区域总量减排工程分级分类监管,对严重影响跨区域环境质量的工程实现协作管理。
(四)建设区域排污权交易体系和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排污权确权分配体系和排污权交易体系,推动建设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打造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试点开展排污权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促进区域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助力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合作机制
(一)会商协调机制。建立长三角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合作会商协调机制,牵头方负责制定年度方案、日常沟通、整体协调等工作,各方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总量控制工作,协调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二)信息互通机制。明确三省一市工作联络人,具体负责工作对接。建立区域污染物减排工作和重点工程减排量信息调度互通机制,实现污染减排相关信息共享。
(三)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长三角总量协同控制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工作专题协调会,总结进展、分析问题、研究下阶段工作,推动合作事项落到实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