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上海市水务局发布《上海市水务海洋管理“十四五”规划》。
规划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科技研究和攻关,取得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1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治涝标准》等10余项地方标准及30余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建成477处下立交和436处道路积水实时监测点;实现全市原水、38座水厂、约1040个供水监测点在线监测;建立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健康档案,全市布局356个二次供水监测点;建设重要水功能区在线监测系统和排水设施自动监测系统,累计建成181座排水泵站水质采样系统;基本实现全市水文监测站网全布局全覆盖,稳步推进海洋观测站网建设,新建及改造16个海洋观测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海洋灾害预警报综合服务系统。
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末,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90%以上;省市边界主要河流水量水质监测率达到100%,入江入海主要河流水量水质监测率达到90%以上;新建海洋观测浮标8套;办理类公共服务事项接入率达到100%,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
具体可概括为“1235”:
“1”是围绕破解水务海洋行业管理领域重点问题,逐渐完善一套以“依法治水管海”为核心的现代水治理制度体系;
“2”是将行业管理深度融入全市“两张网”平台,围绕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提升以“一网通办”为主体的水行政服务能力和以“一网统管”为主体的水行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能力;
“3”是围绕解决水务海洋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提升以制度创新、科技支撑和数字化转型“三大要素”为策源的管理水平;
“5”是围绕高效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崇明生态岛和五个新城建设,构建协同有序、高效便捷的水行政管理服务体系。
规划提到,要持续加强水务海洋防灾减灾、水源地安全保障、高品质供水、污水污泥高效处理处置、河湖水质稳定达标、泵站放江、水系统生态修复、海洋防灾减灾、智慧水务和智慧海洋等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点推广5G+AI、BIM技术、装配式技术以及水环境治理新技术手段在水务海洋场景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制定上海市地方标准《原水水质标准》;完善水务海洋行业专家库;加大取水、水厂、管网、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监测力度,推进建设供水管网感知元、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点和地下水应急管控试点建设;落实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打造“幸福河湖”上海品牌;努力打造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竹园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建设质量、文明施工示范工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