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市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从这一年开始到今年,《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就从未缺席。
近年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成都化身行动派“赶路人”。深入实施“全域增绿”?“绿”从活水来,还要回归水污染治理。这套循环系统,成都把他串成串解决。
水污染防治,成都实施“626”工程,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锦江、沱江流域市控及以上断面优良水体率分别达100%、92.6%,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全年达Ⅲ类。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前不久有消息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运营,采用全地埋式的污水处理方式,将水污染治理与“增绿”需求友好结合。又有,成都双流区航空港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即将完工。项目总投资超9亿,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可达近10万吨/日,生产的再生水将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将为地区污水处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投建运营为成都污水处理提标升级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产业产值增长助益不少。你瞧成都这次放出的“1000个亿”的消息像不像是新的商机在招手?
成都已经明确,到2025年,都市圈经济总量要突破3.3万亿元,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是主要任务之一,3.3万亿元有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施“增绿增景”生态工程,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还要探索监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水处理方面来看,成都将开展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试点,联合整治青白江、北河、鸭子河、府河等重点跨界河道,共同提升南河、通济堰等水质,持续推动流域上下游水质稳定达标。
环境建设工作方面来看,成都今年为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截至12月14日,已有39个项目实现快速审批,金额已达22.5亿元。收效更快,结果更好,企业负担可以再次减轻了。所以你们看到商机了吗?
另外,去年还有相关分析认为,成都的环境承载力有限,水资源缺乏将制约成都经济发展。将这条分析放到今年来看,好像又有些变化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显然成都在生态环境上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产业重心正在向环境利好的方向倾斜,环境产业将有望成为成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不出意外的话,在生态环境产业持续发展下,涉水环境产业也将继续看“涨”。成都市这个不小的生态环境“朋友圈”,不妨可以“冲”一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