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常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常州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
《行动计划》明确,常州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不足、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及养护不到位、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危险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能力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利用三年时间,常州市将实现全市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具体指标如下:
——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以上,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超8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提升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实现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主要涉水行业所在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目标。到2025年,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及其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率均继续保持100%,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蓝藻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油(气)品力争市场全部消纳。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目标。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提升危险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能力。
——生态保护能力建设目标。到2025年,至少建成11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得到完善,外来物种入侵得到基本控制。
——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建设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累计超过300兆瓦,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左右,建成覆盖全市与电动汽车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建立与人口分布、市民出行和城市交通相适宜的公共充电网。
——生态
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目标。到2025年,形成水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与生态质量监测监控的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目标。高水平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目标。到2023年,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到2024年,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全面加强。
《行动计划》给出了重点工程清单,总计投资2368248.44万元,近237亿元。

(详见附件)
原标题: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