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眉山市政府新闻办在市会议中心举行《美丽眉山建设规划(2024—2035 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青神县人民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分别作发布。
以下为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全文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眉山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支持。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美丽眉山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立足眉山特色、突出眉山优势,推动美丽眉山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期,市政府印发《美丽眉山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美丽眉山建设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是推动美丽眉山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特别是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部署美丽中国建设,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作为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美丽系列”建设工作,要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四川建设的安排部署,打造美丽四川示范区,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规划》。我们坚持开门编规划,联合编制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先后与发改、经信等20余个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座谈,现场调研城区、乡村、园区、企业等多类型典型点位50余个,充分听取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园(新)区、各界专家等意见建议。特别是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2024年9月3日—10月7日,在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二、总体要求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总体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全面贯彻国、省、市部署要求。《规划》全面衔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战略部署,确保美丽眉山建设任务内容与国、省要求无遗漏、无偏差、无折扣,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眉山实际提出细化落实任务。同时,紧密结合了市级国土空间、国民经济发展等有关规划。
二是突出眉山特色、眉山实践。《规划》立足眉山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东坡故里、品质眉山”,科学谋划探索一条与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相融合的具有眉山特色的美丽城市建设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充分展现东坡文化之美、新兴经济之美、山水形胜之美、家园宜居之美,科学提出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生态屏障协同区、成渝地区有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制造强市、物阜民丰的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按照“各美其美”的原则,围绕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不同的功能定位、自然条件,依托比较优势、挖掘城市内涵、凸显区域特色,以“绿”为底,分类打造“七彩眉山”。
三是注重衔接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在目标要求上,衔接国家安排,锚定两个节点,提出34项具体指标,明确到2027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在实现路径上,以建设美丽文化、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产业、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体系等7个方面为载体,部署7个方面重大任务、7大专项行动。在体制机制上,突出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党政属地主体责任,注重生态环境监管、激励奖励、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机制建立。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10章,约4万1千字,总体上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前言和第一、二章,阐述了美丽眉山建设基础,分析了美丽眉山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以及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科学提出了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
第二板块为第三至第九章,为《规划》主体,明确了文化、生态、流域、经济、城市、乡村、机制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1.文化方面:感千载诗书之美,展现人文眉州古韵今风。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重要抓手,以文塑城,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讲好眉山历史文化故事,激活眉山现代文化魅力,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快融入巴蜀文旅走廊,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走”出去,让“人文第一州”焕发新活力。
2.生态方面:观群峰竞秀之美,描画最美桌山生灵图鉴。坚持以系统观念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华西雨屏”带生物多样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让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眉山成为“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的完美注脚。
3.流域方面:观千里蜀江之美,守护千湖之城水绿如蓝。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两手发力,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围绕岷江、青衣江、黑龙滩水库等重点江河湖库,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分批有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再现苏东坡诗中“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之美景,勾勒出“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画卷。
4.经济方面:感新兴活力之美,打造绿色低碳制造强市。坚定“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眉山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绿色低碳美丽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强化污染治理,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促进“新”“质”澎湃,跑出发展的“眉山加速度”。
5.城市方面:感品质宜居之美,建设生机盎然烟火眉州。以建设锦绣天府公园名城为目标,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塑造美丽宜居魅力之城,推动城市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韧性,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复现苏东坡“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6.乡村方面:观坤维上腴之美,描绘美田弥望如画丰景。坚决扛起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使命担当,推进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业,以县域发展为重要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现苏东坡诗中“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怡然乡居之境。
7.机制方面:感现代智治之美,合力共筑妆点多彩眉山。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目标,健全美丽眉山建设责任体系,健全美丽眉山建设体制机制,凝聚美丽眉山建设全民力量,全面推进“美丽细胞”建设,营造创新高效、科学智慧、全民参与的建设氛围,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实现“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景。
第三板块为第十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实施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明确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建设美丽眉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系统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把统筹协调责任担起来,全力推进《规划》落地见效,制定出台美丽眉山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职责分工,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眉山。
谢谢大家!
供稿:市生态环境局 综合科
编辑:钟思懿
原标题:全文实录丨深度解读《美丽眉山建设规划(2024—2035年)》,市生态环境局这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