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循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2013-04-25 09:35:1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循环产业阅读量:4415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在产业间和产业与环境间的循环流动,发展循环经济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上,需搞清具有物质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及其间的关系。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hbzhan内容导读: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在产业间和产业与环境间的循环流动,发展循环经济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上,需搞清具有物质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及其间的关系。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两型社会”建设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5年,湖北努力实现全省循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7年达到1500亿元。六年来,湖北武汉城市圈试点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通过产业技术提档升级,对重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净”,变废为宝;长株潭城市群则重点对有色金属产业为集中的湘江流域进行治理,边发展绿色经济,边抓污染治理。
产值已超600亿元
循环产业啥模样?让我们走进黄梅经济开发区大胜关山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在这里,循环的奇妙充分演绎。
稻谷浑身是宝,简单加工后,精米、碎米、油糠、谷壳,一一分类。碎米,变成生物糖浆、大米蛋白粉,还可酿酒;油糠成为畜禽饲料原材料;谷壳作为发电锅炉的燃料,燃烧后的灰烬,则变成肥料,送回田间用于种植水稻……40多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
探索循环产业的不止是黄梅。以武钢、武石化等企业为核心的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粗具规模,构建跨区域的重化工循环产业;洪湖浪米业利用稻壳灰生产白炭黑,使农副产品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9%……
从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到区域大循环,废水、废气、废渣被“吃干榨净”。2012年,全省循环产业总产值已达600多亿元。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12日,武汉市民施展来到中百超市,摸出28节废电池交给营业员,顺手从货架上拿过一节新电池。“28节废电池抵2.8元,正好一节新电池。”营业员麻利地算账。
在武汉,除了废旧电池回收箱,还可以看到格林美的废旧电器回收超市,以及3R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在这里,一部旧手机,可折价换回一件低碳产品。
通过毛细血管般的回收网络,格林美公司将大量废旧电池、电子垃圾,变成钴、镍等资源,废旧电器塑壳变成新型建材。今年,该公司产值预计达30亿元。
让废弃物身价倍增的,还有华新水泥公司。吃进污泥,吐出水泥,华新水泥每天要“吃”下1500吨垃圾,既变废为宝,又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
一系列工程将实施
尽管循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
省发改委在一份专题调研报告中指出,循环产业规模不大,原因在于激励机制及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技术仍存在瓶颈,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也不足。“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循环产业将迎来的机遇。
未来5年,湖北省计划打造一批循环产业核心聚集区,包括武汉、襄阳、宜昌、荆门、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将陆续实施,包括“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设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工程等。
顺利实现发展目标,还有赖于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此外,必须建立以资源产出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湖北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经济增长仍未跳出粗放模式。今后一段时间,湖北经济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必须借“中部崛起”之契机,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
废铁也能卖上好价钱 湖北十堰循环产业如此美妙
湖北十堰近期投入两亿元打造循环产业园。运用循环利用思路,废铁也能卖上好价钱。有业内盛赞当地循环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良。
废品回收废金属回收循环产业 2014-12-23 15:14: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