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突飞猛进,整体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扩张、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等方面。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计划到2015年,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随着国家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领域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污水处理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https://img56.hbzhan.com/3/20171017/636438568603607408561.jpg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约98.8%的设市城市和约81%的县城均设有污水处理厂。不过,污水处理行业的潜力很大。全国约有超过120万吨的污水需要处理,其中城市生活废水占比70%,工业企业占30%,再加上农村养殖业及生活等造成的污水总量则更大。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不低于90%。此外,国家鼓励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将对污水深度处理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污水处理建设的严峻形势,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较低的现状,为污水处理市场的建设、运营投资均带来巨大投资市场。
在“美丽中国”的指挥棒下,一批环保企业备受关注。作为环保产业中成熟的一个细分领域,污水处理已产生了几家上市公司。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公司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变化,同时,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也将给一些有潜质的公司带来新一轮的成长机会。
相关统计显示,在目前国内污水处理领域的14类设备中,共有400多个品牌厂家,建设运营公司则更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高利润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多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污水处理领域再次迎来投资高潮,众多资本也在押宝污水处理领域。今年以来,至少有三家以上的相关企业获得了B轮投资,其中红杉、启明、纪源联合投资了中持水务;凯鹏华盈、里昂证券旗下清洁能源成长基金投资了赛诺水务;而磐霖则投资了华杉环保。
有了资本支持,企业发展正在提速,离上市目标会更近一步。不过,从已上市的污水处理企业的财报可以看出,这个领域毛利高达30%甚至50%。高利润也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变革,随着污水处理设施大规模建设周期的结束,在未来5年,以工程建设为主的商业模式将被以运营为主的商业模式所取代。为顺应这种趋势的变化,各家污水处理企业都在进行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架构的调整。
现阶段,国内市政污水处理厂多进行市场化运作,运作模式包括BOT、TOT、委托运营等。由于BOT模式需要企业先行垫付资金,对于企业的资金要求很高,因此现在多数企业在往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方向转。
业内专家认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已经从大中城市、大建设、大投入阶段发展到中小城市、少量建设需求、大量运营需求阶段。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大中城市的建设任务已经完成超过7成,客户正转向中小城市。同时,现有设施的稳定运营、达标排放、污染物有效削减以及更高层次的——服务区域内水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都在推动行业的进一步成熟。
目前大中城市的投资建设需求趋缓,主要转为运营需求,中小城市则主要体现为部分建设需求、运营需求、综合解决方案需求。因此,污水处理行业对市场客户的争夺还有后5年,各公司正处于服务、管理、效率的比拼中。
刚刚完成对中持水务B轮投资的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公司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变化,同时,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也将给一些有潜质的公司带来新一轮的成长机会。他表示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大的痛点在于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执行落实还不到位。体现为企业要实现跨区域经营还比较困难,区域保护严重。同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也还太少。对于公司来说,大的阻力在于能否实现规模化、快速实现复制。
我们着眼于下一个五年,到“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建设基本完成,管理运营的商业模式会成为主导。未来污水处理有前景的不再是建设而是管理,这一方面是因为污水的利用率将会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实现跨区域及精细化管理,将会提升行业效率。相信经过改革和发展,这个市场会进一步的商业化,而随着更加商业化的周期到来,污水处理行业将会成就一批全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