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促进节能减排重要抓手
2013-09-17 11:03:1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绿色建筑阅读量:4202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建设领域的节能减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促进建筑节能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hbzhan内容导读: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建设领域的节能减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促进建筑节能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处长汪科透露,目前住建部已经设立了22个绿色生态试点示范城市。“今年八月份,又审查批准了南京河西新城区、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苏州云龙新城、西安产坝生态区。同时审查了北京长辛店生态园、上海虹桥商务区等十一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申报材料,将于近日公布结果。”
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国家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为我国建筑节能产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表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人居和建筑节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机会。”
数据显示,2011-2013年,每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5600亿元。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重而道远,目前有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约三成(130多亿平方米)需节能改造,预计今后10年产值可以达到1.5万亿元。
节能产业在2015年将能达到7000-8000亿的规模。他告诉记者,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和节能减排被提高到国策,绿色建筑和节能服务行业在2010年之后进入真正的蓬勃发展期。相对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走的路更为艰难,尽管政府提供了政策优惠但仍不能完全大规模推动,很多地方的节能改造工作还是政府投入为主。
对于建筑节能,政府正在投注越来越多的力度。4月份由住建部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要有20%城市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
-
聚焦·专邀·达效---2025云南建博会5月启幕
聚焦技术革新,助力市场开拓,2025年5月16-18日,云南建博会诚邀建筑建材企业、经销商及采购商等专业人士届时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交流!
建博会门窗行业绿色建筑 2025-03-11 10:35:38
-
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经验
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113亿元,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集聚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碳达峰试点绿色建筑 2025-01-26 12:00:50
-
《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发布
《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101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
绿色建材绿色建筑 2025-01-12 08:02:09
-
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建设经验
深圳市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成深圳电力充储放一张网2.0,共聚合31万个充电设施、5100个5G储能基站、6000个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487个超充站等各类分布式能源。2024年上半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市累计375个项目获得国际绿色低碳建筑认证,累计完成公共建筑改造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2024年1—9月,绿电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8.2%。
碳达峰绿色建筑 2025-01-03 14:33:11
-
贵州花溪区:装配式建筑为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2024年至今,花溪区已新开工5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其设计与施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均达22.69万㎡,占比高达52%,提前且超额达成贵阳市本年度50%的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
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 2024-12-26 13:18:20
-
友邦金融中心荣获LEEDv4 BD C:CS铂金级认证
近日,友邦金融中心斩获国际权威绿色建筑认证——LEED v4 BD C:CS(建筑设计与施工:核心与外壳)铂金级认证。
绿色建筑雨水回收 2024-12-23 11:48: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