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焚烧项目呈现跃进式发展局面
2013-10-24 11:11:1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垃圾焚烧阅读量:4184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今年以来,垃圾焚烧项目呈现跃进式发展的局面。众多企业纷纷进军垃圾焚烧领域,项目签约和启动的数量与速度令人惊叹。然而,垃圾焚烧持续加热背后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垃圾焚烧补贴机制不完善、技术存在争议、排放标准急需提升、选址抗议此起彼伏等,垃圾焚烧究竟路在何方?
hbzhan内容导读:今年以来,垃圾焚烧项目呈现跃进式发展的局面。众多企业纷纷进军垃圾焚烧领域,项目签约和启动的数量与速度令人惊叹。然而,垃圾焚烧持续加热背后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垃圾焚烧补贴机制不完善、技术存在争议、排放标准急需提升、选址抗议此起彼伏等,垃圾焚烧究竟路在何方?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是2000年的33倍,达到9.4万吨/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认为,我国垃圾焚烧发展很快,路线也非常清晰明确,不过漂亮的数据背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是现代各国相继建造焚烧炉,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垃圾能减量化,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作为终端处置方式,是稀缺资源,收费非常高,其他垃圾处理方式产生的残渣或是无法常规处理的废弃物才会选择填埋。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卫生填埋则是我国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需新建2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按照35万元/吨的一般投资计算,将产生700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焚烧只占我国城市垃圾年处理量的25%、产生量的16%,但对其广阔发展空间,业内外已形成共识。随着补贴电价政策的完善、国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内大型综合性环境企业纷纷将发展重心移至固废领域。
目前在垃圾焚烧领域的主流技术为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介绍,自2011年以来,炉排炉技术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在中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14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运用炉排炉技术的有77座,设计处理规模7万吨/日,占总处理规模的56.45%。
-
雪浪环境:合计持股20.29%的股东计划减持
雪浪环境发布公告,股东杨建平先生和许惠芬女士将在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994,300股。
雪浪环境垃圾焚烧股权交易 2025-03-03 14:21:36
-
华星东方参编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标准》(GB/T51452-2024)正式获批
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牵头主编,江苏华星东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联合参编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标准》已获批成为国家标准,此标准是华星东方参与编纂并成功获批的又一重要技术标准。此外,由华星东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垃圾发电厂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技术规程》亦已顺利获得立项批准。
垃圾焚烧华星东方环保标准 2025-02-26 09:40:45
-
聚焦运营,场景为王!垃圾焚烧三个场景化智能解决方案
后BOT时代,垃圾焚烧行业更加关注项目的运营能力,降本、提质、增效成为行业共同的价值需求,并在设备、运行、风险、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众多场景化需求,同时也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赋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垃圾焚烧固废处置 2024-12-31 09:26:20
-
大嘴吃八方,“吃”出无废城市!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自身优势特长,积极探索为“无废城市”创建赋能增效的新道路,用好用活水泥窑协同处置“大胃王”这一“秘密武器”,成功实现了传统工业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升级“蝶变”。
无废城市垃圾焚烧 2024-11-22 09:13:55
-
徐海云:RDF去垃圾焚烧厂没有出路
徐海云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RDF在垃圾焚烧中的应用前景。
垃圾焚烧废物利用 2024-11-17 10:18:34
-
固废处置相关!广东广业投资集团牵头的“粤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由广东广业资集团牵头的垃圾(都市固体废物)焚烧灰渣负碳建材利用协同CO2矿化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投资集团研究中心实验室举行,标志着该省级项目正式启动。
垃圾焚烧双碳绿色建材 2024-11-01 11:13: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