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恶英色变” 许多垃圾焚烧项目难落地
垃圾焚烧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反对的和赞成的兼有。赞成的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其实垃圾也可以“变宝”,通过焚烧发电让垃圾成资源;而反对的则认为,垃圾焚烧的过程中汇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恶英等,而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物质,因此,垃圾焚烧发电的邻避效应难以回避,也使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备受争议。二恶英是何物竟能让大家“谈焚烧色变”?
我们都知道,对于垃圾的处理常见的可数垃圾焚烧法了,但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二次污染,包括对环境危害极大的二恶英。二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极易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这也导致了许多垃圾焚烧项目难以落地。
其实,大可不必过分“炒作”二恶英,采用垃圾焚烧法处理垃圾的在世界各地多有“国”在,与其因二恶英而排斥“变废为宝”的新技术,不如试着去思考如何垃圾焚烧如何避免二恶英。
德国“巧妙”减含量 4道工序去除二恶英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利用二恶英处理工序去除二恶英,有效的减低了二恶英含量。
道工序:垃圾焚烧。要保证焚烧温度在850℃以上,因为二恶英在800℃以上基本上全部都分解了。有温度监控的现代化垃圾焚烧炉,温度过低的情况一般只会发生在开炉和停炉时,所以垃圾焚烧炉在启动和停炉时,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燃烧。
第二道工序:阻止在垃圾焚烧的烟气中重新合成二恶英。但当含氯的垃圾燃烧烟气在经过垃圾焚烧锅炉的过热蒸汽管和水管组成的换热器换热后,温度会下降到700℃以下,二恶英在300℃至700℃之间还会重新合成。因此,烟气在这个温度区间存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以使得二恶英尽可能少地重新合成。
第三道工序:通过大幅度减少烟气中的颗粒物来达到减少二恶英的目的。二恶英在约300℃以下是固体,准确地说,是呈细微的固体颗粒物状态或附着在其它颗粒物上。因此,减少颗粒物几乎可等比例地减少烟气中的二恶英。
因而,德国的垃圾焚烧厂均竞相大幅度减少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其部分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二恶英的含量。其中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每立方米烟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平均还不到0.7毫克/立方米;而维尔茨堡新的焚烧技术甚至可以达到0.01毫克/立方米,与欧盟/德国标准规定的上限居然相差1000倍!
第四道工序,让烟气通过由氢氧化钙、活性炭和黏土作为吸附剂的反应器,让二恶英与吸附剂发生反应,进一步减少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用过的吸附剂则投入到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燃烧处理。
如果这四道处理工序做得好,就可将二恶英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本世纪初欧盟颁布的标准和中国刚颁布的标准都规定每立方米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不得超过0.1纳克,而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每立方米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却仅为0.003纳克,维尔茨堡更甚,仅为0.0012纳克,只有标准上限的约1/80。
不必过分炒作二恶英 工序处理可解“套”
因而,在笔者看来,对二恶英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忧,让二恶英成为反对垃圾焚烧项目落地的理由和阻碍,应用正确且行之有效的二恶英处理工序是有望解开二恶英困扰这个“套”,德国的成功实际例子就摆在那儿,我们又何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