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有诸多重点保护植物,是当地牧民的主要集居地。与黄河的直线距离也仅有8公里。
9月7日,相关媒体徒步进入沙漠,寻着越来越刺鼻的味道,行进了大约一个小时,翻过数个沙丘后,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同时,浓烈得几乎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也扑面而来。
镜头前,数个足球场大小的长方形排污池并排居于沙漠之中,周边用水泥砌成,围有一人高绿色网状铁丝栏。其中两个排污池注满墨汁一样的液体,另两个排污池是黑色、黄色、暗红色的泥浆,里面稀释有细沙和石灰,一辆推土机停在池边。排污池上空飘浮着白色的烟雾。
一半已凝固成黑色固体,一半是红褐色的粘稠液体,酸性气味非常刺鼻。而在污水池周围,大块红褐色沙块已堆积成几座沙山。
当地牧民说,这些排污池实际上是蒸发池,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后,经过自然蒸发,然后将沉淀下来的黏稠的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后,经过自然蒸发沉淀下来的黏稠物,这些物质被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
对此,知情人表示,在额里斯镇沙漠腹地,有大约40多口挖掘深度大约在180米的取水井,均是供应工业园区生产用水。在一处编号为31号的供水井,水井的盖子上写着“庆华精细化工工业园供水”,知情人指着远处一排排伸向沙漠腹地的电线杆说,每个线路的尽头,都是这样的水井,逐年增多,井也越挖越深。
“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千百年来牧民们生存的栖息地不仅将失去,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独特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严重威胁。”植物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说,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经,腾格里沙漠深处有一小湖泊,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不过,由于地下水开采加剧,这个湖泊越来越萎缩。
沙漠之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原本壮美辽阔、人迹罕至的沙漠,如今却变身成为了污水的排放处,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也同时担忧着沙漠自身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周边居民的安危。而有数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排污池,之所以能够出现,岂是单纯一两个因素能够促成的。
相关资料显示,这两个建在沙漠腹地的工业园区被称为“工业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一个是从内地或沿海地区西迁过去的企业,另一个就是追求GDP的地方政府。而被这个“奇迹”所伤害的,不仅是脆弱的沙漠生态环境,还有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一方面被工业排放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导致贵如油的沙漠之水,地下水水位正在快速下降,周边居民面临被迫搬迁的命运。
事实上,沙漠化工厂非法排污乱象,并非遭遇媒体曝光。近几年来媒体已经多次报道过腾格里沙漠被严重污染,地方环保部门与国家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也进行过“现场督查”,明确指出存在超标排放等问题。
按照工业园的说法,目前15家企业都已停产,另外有6家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有污染预处理设备,仍在生产。可是,在近日媒体的暗访中,却仍然发现企业存在违规排污现象。只不过,换个地方继续生产,经济落后的西部就俨然沦为它们的“天堂”。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排污者之所以会把沙漠当成排污的“天堂”,是因为沙漠太偏远,不但监管者鞭长莫及,而且监督者也鞭长莫及。
沙漠岂是排污天堂?
沙漠虽然无人居住、生活,相对可以容纳江河无法容纳的一些污染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沙漠就是排污的天堂,建设在沙漠之中的化工企业就可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肆意向沙漠之中排污,把沙漠当成了垃圾桶。
专家介绍,企业未经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直接违法的超标准向沙漠排污,时间一长,就会污染沙漠的地下水,进而污染到沙漠周边城市的地下水,直接影响居民的水源和饮用水安全。简言之,沙漠虽无人居住,却绝非排污者的“天堂”。沙漠,拥有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企业肆意在沙漠中排污,破坏了沙漠的生态环境,无法修复,就意味着沙漠周边的居民将失去栖息地。
实际上腾格里沙漠沦为企业的排污天堂并不是两三天的事,人们不禁质疑,排污企业是有何种底气“嚣张”至今?业内人士分析,从表面上看,腾格里沙漠属于无人区,污染行为不易被人察觉。但是,就深层原因而言,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在腾格里沙漠的污染成本太低。
一方面,我国征收的排污费标准比较低,只有治污成本的一半。另一方面,国家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罚款标准低,惩罚力度太轻,一般只有几万元、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罚款就能堪称“天价罚单”。而正是在如此低标准的排污费和污染罚款的格局下,治污成本远比罚单要“昂贵”许多。
“十几年来,企业一直违法排污,但却很少受到处罚。”轻松一句话,背后得有多么沉重复杂的纠葛。因为企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为政者的政绩,甚至利益输送的源泉。利益的深度钳入,企业对地方的“奉献”,都可能导致为政者放低要求,网开一面,才会造成久病难治的环境污染。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污染长期得以持续,关键是成本的获益者与承载者非并一个主体,而且两者的博弈力量极为悬殊。前者是企业利润的占有者,以及从企业身上获得税收、好处的地方政府及官员,后者是承载环境污染后果的民众,后者相对于前者软弱无力。
因此,众多专家纷纷建议,为保障腾格里沙漠避免遭受污染,遏制企业污染行为,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以提高排污成本。在国家实施排污费标准翻一番新政之后,必须进一步提高污染的罚款标准,对于超标准排污行为必须严惩。
“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多年的情况下,仍然在沙漠腹地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排污问题,让人忧思未来的环保之路当如何进行。
在这“污水池”里,我们看到了企业肩负的对社会、对生态的责任,看到了环保部门严格监管、铁腕执行的重担,更看到了地方发展经济、环境保护与民生建设三者当如何取舍和平衡的难题。我们期待巨型排污池问题能够尽快解决,还沙漠以本色和壮美;我们更希望在企业、政府和全社会的通力协作之下,能够还社会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