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入江入海,是当下困扰我国不少地区的严峻环境问题。然而,不少政府投巨资建起的污水处理厂却面临着“闲置”或“吃不饱”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南京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偌大的厂区内,所有的设备静静地晒着太阳。“急死了,已经闲置一年了,真担心设备闲置坏了。”该厂的一名负责人说。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总投资6亿元,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15万吨。但目前,一滴水都还没有进来。
为什么闲置?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管网建设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节点一直没打通。南京市环保局监测与科技处副处长任建武表示,该厂虽然去年就已建成,但目前管网却还有60%的缺口,“污水管网要穿越高铁、宁杭高速公路等重要敏感区域,所以一直在协调当中。”眼看着2014年底的后完成期限即将到来,他坦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协调,估计是很难完成规划任务了”。
有的是纯属闲置,有的则是无效处理。在溧水柘塘污水处理厂内,污水处理的机器在轰轰运转,然而检查人员查看污水处理的具体指标时发现,进水的COD含量仅有20毫克/立方米,明显是无效进水。
据介绍,COD是化学需氧量,也是评价污水浓度的一项指标,正常生活污水的COD含量在100-200毫克/立方米左右。“柘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含量仅为20毫克/立方米,基本相当于一般河水的浓度,这样的污水处理可以说几乎没有意义。”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潘羽忠坦言。
与此同时,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也严重不足。分析原因,任建武表示,这家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存在收集管网未到位的现象,同时,已接建起管网的地区,收来的污水也很少,再加上不少地方可能还存在雨污不分流的情况,所以导致了如今的无效运转。
知情人士透露,这座污水处理厂原本是作为一个航空产业园配建的。由于临近禄口机场,当地政府对航空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因此在规划中对柘塘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设计偏大。然而,实际发展没有跟上人们的预想,如今这个产业园的企业寥寥,污水量自然也上不去,所以污水处理厂自然“吃不饱”。
同样的情景,还发生在位于南京栖霞的铁北污水处理厂,这座日处理5万吨污水的处理厂,目前仅有1.7万吨,也是处于严重“饥渴”状态。
事实上,关于污水处理厂,一方面数量不足,一方面能力闲置,这样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管网建设费用较高,一些地方政府无力承担,而不少企业又不愿意做,因为管网建设涉及城市拆迁等问题,企业也没能力协调。从当前情况看,污水管网建设靠的基本还是政府。但是政府的管网建设上,目前存在着“欠账太多、投资太大、关系太复杂”等几大拦路虎。
污水处理项目的典型性
经验表明,污水处理行业的利润相对薄弱。于是,合理利用“市场之手”配置资源便成了不二选择。谈及此,PPP模式“跃然纸上”。同时,污水处理作为首批PPP试点项目的典型代表,正在被频频提及。
从目前各省公布的首批PPP项目来看,除重庆之外,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很典型的领域。如江苏首批15个PPP试点项目中,就有2个污水处理项目,分别是南京城东污水处理厂和南京仙林污水处理厂。
福建首批28个PPP试点项目中,有4个污水项目,分别是三明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上杭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龙岩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漳湾临港工业区污水处理项目。
安徽首批42个PPP试点项目中,有17个城镇化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8亿元,项目覆盖合肥、宿州、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巢湖等多个市县。
2014年9月23日,财政部金融司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做好项目示范工作。适宜采用PPP的项目,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
上述通知尤其提到,要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污水处理是适宜项目示范的领域。
安徽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曾表示,城镇化进程中,占到很大比重的政府投资,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或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土地抵押方式筹集,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再加上地方债务的增加,原来的资金筹集方式难以为继。推进PPP模式,可以为城镇化提供资金保障,又能减轻政府债务负担。
梁军也表示,PPP模式主要有两大功能,分别是融资和管理。一些地方城投公司仍然具有很好的融资能力,当地政府之所以仍在推广PPP模式,看重的是社会资本对具体项目管理运营能力较强。
提标改造确有必要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4首届珠三角(东莞)水处理创新交流会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表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不能盲目进行,不要急于改造。应该在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优先考虑优化运行管理,根据当地需求合理设定目标;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和设备。
目前,除了国家层面提高排放标准带来的“行政”压力,水环境污染问题和水资源短缺,也让各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更为迫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
而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国家重点流域包括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黄河中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10个流域。“2010年,重点流域总人口占全国56.5%,面积占全国32.2%。在我国很多河流还是黑臭河流,湖泊整体水质还是五类或者劣五类水体。在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经非常必要。”杭世珺说。
环境保护部总量司水总量处副处长刘赞表示,污水处理厂在污染物减排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期间,需要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他强调:“当前要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总量减排工作。”
此外,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也逼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杭世珺表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4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因此开发符合标准的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十分必要。
对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目标,刘赞表示,到2015年要实现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负荷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的目标,需要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包括升级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功能,大力推进再生水回用,实施节水工程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也曾公开表示,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要有全达标理念,需统筹考虑水、泥、气、声,同步达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需结合原有处理工艺进行系统分析统筹考虑,同时需关注低温硝化效率低、脱氮除磷碳源不足、改造用地受限等问题。
此外,就污水处理厂如何提标改造,杭世珺认为,前提是要明确需要。
首先,从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来说,污水处理厂出水需要达到一级A标准。第二,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看,在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往往成为河流的水体,所以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准四类。
“比如北京市等地的地方标准都严于国家标准,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要求严于一级A,需要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要求达到四类水体。”杭世珺说,“因为按照总氮的排放要求来说,北京市还达不到地表水四类水体的要求。现在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地方标准对出水总氮排放的要求为15mg/L。”。
同时,杭世珺表示,根据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目标值估计应考虑达到再生水标准。
除了在目标设定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时也应遵循一些原则。杭世珺认为,在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优化运行管理,而不要急于改造。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和设备以及控制新增能耗等。
她特别指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原则中重要的是获取足够可靠的水质数据。如果没有新、可靠的数据,即使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结果也不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