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损现状令人堪忧
早在上世纪末我国有统计数据显示,依据国外衡量漏失水平的三种主要指标,国内平均漏失量约占供水总量的15.14%,管道漏水占总损失的50%—60%;未售水(水厂生产的水量和售水量的差额)为17.87%;单位管长单位时间的漏水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专家指出,现如今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地方更趋严重。
造成水损的原因很多,包括给水管网漏水、计量和统计误差、未计量市政用水(绿化、环卫、消防等)、供水企业自用水(管道冲洗、消防排污等)、偷盗水等。
显然,水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而且也使水企业单位供水成本增高,经济上蒙受损失。
尤为严重的是,城市地下给水管道的漏水,有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后果:管道长期暗漏,会长期冲刷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引发道路塌陷和建筑物的跨塌;大量的暗漏会导致管网压力的下降,引发用户对供水服务的投诉;管网失压时,漏点周围污物和细菌有可能通过漏点进入管道内,污染水质。
全面封堵需综合施治
同时,来自石家庄市水务集团的消息称,按照约20%的标准,全市年管网漏损水达3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流失了约15个昆明湖。哈尔滨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谷欣谷欣则认为,包括管网渗漏和收不上来水费等因素,全市供水干线产销差率2011年时曾达到41%,令人触目惊心。
一边是好水白白流失,一边却是城城缺水的严峻形势。就水利部所公开的资料显示,全国669个城市缺水至少70亿立方米以上,若不超采地下水,城市水资源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矛盾已经达到日益突出的程度,城市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面沉陷、水源污染等现象纷纷出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大瓶颈。专家们认为,城市节水要强调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局面,特别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施治。
减少城市供水水损,必须加强立法工作。业内人士颜勇表示,目前国内对城市节约用水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法规,只有11个省份出台了地方节水条例。但真遇到浪费水行为,如何处罚没有明确的依据。城市节约用水不是水利部门的事,应建立部门合作的机制,全国范围还没有建立这套机制。谷欣说,水法比较宏观,具体层面不细。哈尔滨市1996年就出台了节水条例,但实际上超额用水罚款,节水没有奖励。
大幅提升水价,改变用水计量单位。中国再生能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认为,用水价格过于便宜,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严峻形势,强制性节约才是正道。
强化城市供水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盗水现象。哈尔滨、石家庄、银川等地水务干部说,如洗浴、洗车等用水大户,环保、工商、水务都管,但水务管理没有强制性,一些人就能钻空子。有时为企业办理完节水设施验收合格证,让企业来取都不来,有时还得送过去。这两年政府审批取消了许多项,大型洗浴企业年检都没了,怎么看着他们节水?按规定,洗车企业只有使用正规厂家有合格证的设备就行,督促这些企业上节水设备,但也只能看一阵子。
呼和浩特等城市目前正在规划上马大用户管网水流量、水压和水质监测设备,用以全程监控洗浴等用水大户的不正常举动。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沈彦俊研究员建议说,中水利用应走出示范区,城市应在洗车、绿化等活动中强制使用中水。另外,华北地区年均降水500毫米左右,城市基本用不上,可以学习日本等城市建设“地下水库”的方式,雨污分流,有效积存,作为生态或洗车等用水。
【相关阅读】NEC在美启动地下水管漏检监测试验
11月5日,NEC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共同启动了一项旨在改善社会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研发项目,开发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解决方案。如何进行水资源保全管理将成为双方个投资研发的课题。
据悉,双方计划首先在漏检监测领域,面向公立自来水公司,开发并提供可结合区域供水需求的低成本水资源管理技术。
目前,NEC已在美国多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管网漏水监控系统的验证试验。NEC通过在地下水管道中设置高精度传感器收集漏水数据,基于云端的数据集中分析结果,向自来水公司提供改善意见。
诚然,地下管网的维护与管理在世界各国都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自来水地下管网的“跑冒滴漏”也非常严重。前不久,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自来水管道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供应1亿人口。
NEC总裁远藤信博表示,“NEC正在通过创新为解决社会课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与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处于地位的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合作,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并借此获得企业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