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沉浸在“APEC蓝”中时,雾、霾天气悄然而至,再次“返回”,令“APEC蓝”止步于11月18日。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本周雾霾再次袭击京津冀地区。
从11月22日夜间至27日,京津冀部分地区再度出现了雾、霾天气,包括了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唐山、保定还有沧州、邯郸和邢台和衡水等城市。22日白天,受弱冷空气的影响,北京、天津、河北东部等地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河北南部地区仍然有霾。
然而,22日夜间开始,大气扩散条件转为不利,受静稳天气影响,雾和霾天气再次归来,京津冀地区也出现了轻度至中度污染的天气,河北中南部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重度、严重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张芳华介绍,22日夜间即昨天夜间到今天,会有一股冷空气带来较明显的偏北风,对于改善天气条件非常有利,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天气将会随之减弱,特别是江苏的周边地区,受来自于海上的东北风以及降水的共同作用,雾霾天气将会销声匿迹。然而这场“拉锯战”似乎没有终止,预计25日至27日白天,华北的中南部黄淮的北部等地将再次受到静稳天气的控制,会出现雾和霾的天气。
张芳华表示,除了有利的风向和风速,明显降水也可以是有效的驱散雾和霾天气的好办法,有利于气溶胶颗粒物的沉淀。据中央气象台预计,27日前后华北地区将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如果此次降水强度不是很大,由于地面空气湿度增加,可能还会增加雾和霾天气的强度。
此外,据气象部门预计,24日至30日,华北中南部区域还可能出现连续重度至严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已经要求相关省、市提前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准备工作,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减排限行措施。
气象部门预计,在一股弱冷空气作用下,今天夜间到明天夜间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会有轻度缓解,整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地区会有中度污染。但25日到27日,空气质量会再度陷入中度至重度污染的水平。
机动车尾气是景区灰霾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也深受着浓雾滚滚的困扰。“以前,在西湖边晚上还能看见满天的星星,但是现在却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住在灵隐的周先生说道,为什么西湖的空气变差了?
杭州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陈昀表示,机动车贴地排放的尾气是景区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相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3年,杭州市二氧化硫的浓度逐年减少,但二氧化氮浓度却一直呈波动状态,尤其是2012年到2013年还呈现增长的趋势。
此外,怠速行驶是导致景区氮氧化物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表示,2010年他们曾实测过几条不同的道路,如朝晖路、杭大路、文三路、云栖路等,有城市主干道路,有城市支路。
实测的数据显示,主干道路平均速度在15.78公里/小时,而支路在16.76公里/小时;主干道道路怠速比例在24.97%,民用支路怠速比例在27.14%。
“怠速行驶的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匀速的5倍。”吴伟强说,西湖景区不少道路的行驶速度非常慢,怠速比例高,这就意味着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就越多。
限行能唤回蓝天吗?
不难发现,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市等10城市启动史上大范围车辆单双号限行措施,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空气质量良好,天空湛蓝,道路畅通,获得人们一致称赞。
虽然蓝天相伴的日子让人心情舒畅,但限行措施结束后,对于河北省参与限行的多个城市来说,如何才能真正将蓝天留住?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1月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全省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随后,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邯郸5市从11月4日起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唐山、沧州、衡水、承德等市也从11月6日起相继采取限行等措施。
河北省内多个设区市普遍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这在河北省来说尚属。
河北省紧急限行,是因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启动了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应急减排措施。在此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4省市分区域、分时段组织实施高一级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
“此次限行得以实施,得益于1年前建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
2013年10月23日,由6省(区、市)和7部委协作联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北京启动。这一协作机制将北京周边的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5省(区、市)纳入,提出建立联动应急响应制度,一遇到重污染天气,便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共同应对。
对于这一次大范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直言,从此次限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区域联动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这标志着区域联动治霾迈出了一大步。”陈国鹰认为,区域联手治理大气污染,因各地多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协调难度一直较大。但此番限行从范围上大过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如此大范围多地联动限行,对深入推进区域联动治霾具有宝贵的标本意义。
然而,如若单双号限行成为常态,这样的“蓝天”靠谱么?
众所周知,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单双号限行只是提高空气质量的应急行为,治标不治本。治理环境污染应该通过淘汰高耗能产业,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划定污染气体排放红线,将节能减排与官员政绩挂钩,实现污染治理城市联动等方式进行。
同时,治理雾霾,也需每个公民改变观念,践行绿色出行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走入普通家庭,汽车数量逐渐增加,而城市道路却基本上保持现有状态。过多的车辆必然造成交通堵塞、尾气污染等困扰。此种情况之下,单双号限行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常态。因此对每个公民而言,少开汽车,增加绿色出行,为减少污染,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做出了应有贡献,也为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出了一份力。
大气污染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呼吸的空气都是一样的,与其对雾霾一味抱怨,不如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在限行期间。对市民来讲,买车要考虑实际需要,不能因为攀比而盲目的买;能骑车、走路就不开车,有些人一公里的路也要开车,不但增加交通负担也没有必要。多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中多走一走也是件惬意的事情。无论是从保护环境来讲,还是从维持自身健康来说,都应该秉承环保观和绿色出行观,越多的人有这个意识,就能避免越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