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COM软启动器CSXi-015-V4-C1 34A 15kW
AUCOM,软启动器,CSXi-015-V4-C1 34A 15kW路不见人,杂草丛生,污水遍地,以及偶尔刺破寂静的乌鸦叫声——这并不是恐怖片,而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周边无人区的真实场景。
四年前日本遭遇的那场三重连环灾难,至今让世人记忆犹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接踵而来的大海啸又夷平了东北三县的大部分沿海村镇,并导致福岛一号核电站——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世界大核电站的供电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反应堆冷却系统瘫痪,核燃料外泄、废水外流,核电站面临爆炸的危险。当年3月12日,日本对外承认发生核泄漏事故,紧急疏散电站周边20公里的居民。
然而,福岛核电事故四周年之际,来自日本时事通信社2015年3月11日的报道称,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1日对福岛核电站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采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下水含有例如锶90等能放射出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浓度高达每升1.1万贝克勒尔,与9日调查的结果相比增长了约30倍之多。
放射性物质浓度令人担忧
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日本东京电力公司3月11日对外公布,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储存罐附近的地下水放射物含量达每升1.1万贝克勒尔,与2天前的检测相比浓度大幅增加约30倍。该公司称含有放射物的雨水可能渗透到了核电站周边地下。
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储存罐周边建有防止核污水外泄的围堰,10日,约747吨核污水通过围堰外侧的接口处泄露,并渗入土壤中。东京电力公司称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核污水是否流入了海水中。
据报道,相关工作人员日前发现,地下水采集地附近一个储水罐泄漏了约747吨高放射性水。对此,东京电力公司称,受污染雨水或导致了地下水含放射性物质浓度上升。
据悉,地下水采集处设有大量储水罐,并且部分已出现裂缝。虽然东京电力公司为此加强了二重防护,但放射性物质已附着于裂缝上,雨后又顺势流入土地。此次泄漏是从外侧裂缝中流出,据估测,放射出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浓度高可达8300贝克勒尔以上。
约5万“核灾民”仍无家可归
冒着清冷细雨,42岁的上野孝行(音译)继续在南相马市一处海滩搜寻儿子的遗骸。他叫小太郎,4年前在地震中丧生时只有3岁,还没来得及上幼儿园。“这场灾难似乎过去了很长时间,”39岁的公司职员伊藤真纪子说,“但又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触发海啸,淹没大片土地。国家警察厅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场“东日本大地震”已导致15891人遇难,2584人失踪,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受灾重。
如今,4年时间过去,灾后重建速度难符预期,福岛核事故后续清理遥遥无期,仍有约22.9万人未能重返家园,3000多人因不堪生理和心理病痛而“间接死亡”。仅在福岛核电站周边,就有约5万名居民成为无家可归的“核灾民”。
“总体来说,灾后重建取得了可观进展,”日本红十字会会长近卫忠辉说,“然而,社区重建严重滞后,尤其应该特别关注那些(流离失所的)老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按近卫忠辉的说法,虽然医院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陆续完成重建,但在为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性住所方面仍旧进展缓慢。截至今年2月底,岩手、宫城、福岛三县仍有8万多人住在预制板房内。
在核事故后续清理方面,日本政府的表现似乎也难孚众望。
日本物理学家、非营利组织“福岛再生会”发起人之一田尾阳一认为,日本政府耗费巨资在福岛核污染区实施的“除污”工程华而不实,效果存疑,与受灾民众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日本国内某媒体3月初公布的联合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福岛人对政府迄今在处理核事故方面的做法表示不满,73%的福岛人仍对核辐射感到不安。对于政府展开的“除污”作业,近半数不予以好评。
事故减慢核电发展
纵观福岛核电事故四年来世界核电发展的路径可以发现,这次事故放慢了核电发展的节奏,却未像切尔诺贝利事故那样转变了核电发展的趋势。虽然事故后的处理工作要持续几十年,而且放射性污水问题不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但事故本身对核电行业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步消除。
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就在福岛核电事故发生之后不到半年内,有2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分别是巴基斯坦恰希玛3号机组和印度拉贾斯坦7号机组。两台机组于当年的5月和7月开工,显得并未受到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重新对核电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福岛核电事故直接导致12座核电站在2011年性关闭,其中德国8座、日本4座,德国、瑞士甚至明确表示放弃核电。意大利、英国等国家表示要调整核电发展规划,而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则表示会继续发展核电。
中国在2011年暂停了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对现有核电站进行了全面审查。这轮暂停审批工作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到2012年底才开工建设了新的核电项目。
整个2012年,新建核电机组7台,其中4台来自中国,其余3台分别由俄罗斯、韩国和阿联酋建设。而在2007年-2010年间,开工核电站数量从未低于过8台,2010年更是达到了16台。可以说,福岛核电事故将核电建设“打回”到2006年的水平,而那一年则是上轮核电大发展的开端。
美国、法国及欧盟在2012年的安全评估报告确认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明确并实施了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中国在2012年完成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从而恢复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放行了在福岛核电事故前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的田湾二期和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
事实上,福岛核电事故四年之后,核电建设的步伐已经缓缓加速。中国作为世界上核电机组建设规模大的国家,在这四年中在建的核电机组总数依然位列。虽然2014年中国并未开工任何新的核电项目,但2015年伊始便有新机组开工,这预示着核电建设的新高峰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