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法强势来袭 监测领域获较高估值溢价
根据测算,2013年以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指标为主的全国排污费理论应征收总额达到575亿元;而2013年实际征收额仅为216亿元,仅达到理论应征收总额的不到40%。环境税法出台后,征收力度有望大幅加强,即有利于环保政策、标准的执行,又为国家环保投资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征税对象主要有四类。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排污费的缴纳人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与排污费有关规定相衔接,征求意见稿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税污染物是指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建筑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以及其他污染物。
对于税收优惠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农业生产不包括这个规模化养殖排放的应税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航空器等流动的污染源排放的应税污染物,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该免除征收环保税。
纳税人排放的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上并且没有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减半征收环保税。
分析认为,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环保税法渐行渐近。此前由于对污染因子的监测、核定缺乏的技术措施,征收排污费仅作为过渡性手段。未来环保税法的实施,需以的环境监测为前提,带来广阔市场机遇。
行业走向长效监管下的运营模式,环境税、碳交易、水权等政策的加速推进,将有助于环保行业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也是我们环保行业走向繁荣发展的必备条件。整体而言,环境税法的加速推进有利于环保行业的整体发展,维持环保行业“买入”评级,建议关注PPP主题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国有环保平台,如中原环保、江南水务、重庆水务;民营公司,如迪森股份、高能环境等。
环境监测拥抱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可期。环境监测本身具备互联网的基因,通过前端数据入口,实现数据收集与共享,打开后期的数据挖掘与产品开发空间,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设备提供商向综合环境服务商的转型。因此,环境监测行业应给与一定的估值溢价。
建议关注理工监测(隐形水质监测)、雪迪龙(烟气水质监测 VOCs监测 智慧环保)、聚光科技(烟气监测 水质监测)、先河环保(空气治理监测)、汉威电子(VOCs监测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