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坐落在群山环抱中、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素有“山城”、“江城”之称。山水的连绵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其不平凡的使命。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资源战略储备库,而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肩负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历史责任,也意味着重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目前,重庆正处于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节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此,重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194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分工中,重庆市环保局牵头的有71项,作为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的有51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环保工作至关重要。
2014年,重庆市环保局按照重庆市委“五个决不能”要求,集中力量推进“六件大事”,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作用。其中,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同比增加40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1%;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城乡饮用水源总体安全;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夜更静、地更绿、重庆更美丽。
拿什么点燃市场激情?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及PPP模式,重庆市政府16日下午举行揭牌仪式设立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改革排污权交易、推进PPP模式、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实现市场化方式补偿生态环保资金、加快乡镇环保设施建设、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据重庆市环保局局长史大平介绍,设立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5年全市24项重点改革专项之一。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将建立全市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把城乡污水、废气、垃圾纳入交易范围,同时还将开展天然气、光伏能源等交易试点;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将利用10亿元基金杠杆,实现40亿—50亿元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支持环保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针对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大、管网建设滞后、技术落后等问题,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作重心是以PPP模式推进乡镇污水治理,到2017年实现全市建制乡镇和撤并场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揭牌仪式上表示,近十年来重庆市在环保方面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搬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煤改气等,让重庆的大气、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环保仅靠政府投入还不够,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黄奇帆介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靠政府财政兜底或者向老百姓征收处理费都不现实,设立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就是应用碳排放的原理,对已经形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存量进行测定,将农村治理后减少的量卖给城市扩张后需要排污权的企业,这可以促进环境资源和资本在城乡流动、城市反哺农村,逐步实现市场化方式补偿生态环保资金。除了污水、废气、垃圾,还可以将交易范围扩大到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等领域,用市场的方法促进整个社会减排。
累计投入超800亿,呵护三峡库区青山绿水
“以前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河里,导致河水又黑又臭,滋生大量蚊虫,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说起当年苎溪河糟糕的生态环境,当地居民、65岁的吴一波老人感叹不已。
苎溪河是万州区内流域面积大的河流,终汇入长江,其水质的好坏不仅关乎万州区的环境质量,更直接影响长江干流重庆段、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
随着近年来重庆市环保部门开展的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措施,作为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写照的苎溪河流域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治河要先治污。”万州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治理工程的启动,苎溪河两岸先后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同时完善了沿河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实施了在线监测、监控,并完成了对苎溪河河道的底泥清淤。
为进一步改善苎溪河流域环境,万州区还建成了天子园污水处理厂和申明坝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1300吨工业废水和5万吨生活污水。
如今的苎溪河为四类水体,达到了水域功能要求,能满足市民观赏、游览、休闲的需求。
搬迁污染企业、清理库底垃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重庆市经过系列措施,取得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不止苎溪河一个,这些整治成果积少成多,共同守护着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的全新定位,重庆市还将三峡库区所处的渝东北片区划定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布局,对库区实施差别化的环境保护政策,从区域功能定位、城乡规划的高度强力推进库区山川河流休养生息。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了主城区206家污染企业搬迁,完成了库区1397家工矿企业结构调整,清理库底生活垃圾306万吨、一般工业固废260万吨、江面清漂150万吨。
在这些数字与付出的背后,是重庆市水环境逐年变化的佳绩。
201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86.3%。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6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