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星形胶质的培养
星形胶质的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多种作用,组成血脑脊液屏障,营养和支持神经元,与神经元突触的发生有着密切。
1.材料
(1)材料来源:新生1周内大鼠的脑组织。
(2)手术器械:解剖剪、解剖镊、眼科剪和*。
(3)培养瓶或培养皿:用O.01%PLL涂布底壁,备用。
(4)清洗液:HBSS。
(5)消化液:O.05%*。
(6)培养液:DMEM和F12(1:1,V/V)混合培养液,添加15%FBS、6g/L葡萄糖、10万I U/L*和100mg/L,*。
2.方法
(1)取材:在无菌条件下,通过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分离出大鼠大脑皮质。用预冷的HBSS冲洗3次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剔除脑膜和表面血管。将皮质剪成1mm3左右的小块。
(2)消化:剪碎后加入O.05%*,将组织块放37℃水浴中振荡消化30min。然后,加入培养液,终止消化,用吸管轻轻吹打,离心(1000r/min,10min)。
(3)细胞悬液制备:吸去上清液,加入新鲜培养液.然后用吸管轻轻吹打至组织块消散。调整细胞浓度至O.5×106个/m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30min。翻转培养瓶,吸出瓶中含未贴壁细胞的培养液,用100目滤器过滤,将滤液离心(1000r/min,10min)。
(4)培养细胞:吸去上清液,用培养液悬浮沉淀细胞,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放培养箱中静置培养。3d后换培养液,以后每隔2~3d换液1次。培养9~lOd。当细胞分层生长时,将培养瓶放入恒温水浴振荡器内,在37℃条件下螺旋水平振荡15~18h。吸去悬液,剩余的贴壁细胞即为星形胶质细胞。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3.结果观察培养4h后,可见细胞长出细小突起。培养3~5d后,细胞数目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大。9~10d后,细胞长满瓶壁,细胞分层生长,星形胶质细胞贴于底壁,少突胶质细胞位于星形胶质细胞层上面。经振荡纯化后,少突胶质细胞脱落,得到贴壁的星形胶质细胞。可用抗胶质原纤维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
4.注意事项应注意振荡时间,以保证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