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和试剂-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计量工作新局面
计量工作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维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等重大使命,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计量工作,必须进一步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做好计量工作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改革、发展、服务的道路,实施“科技兴计”和“人才兴计”战略,加强量值溯源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建设一个观念现代、检测项目有特色、计量管理与监督具时代性的适应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计量体系。
一、充分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做好计量工作的责任感
计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进行物质生产、贸易交换与科学研究的一切部门和领域都离不开计量。一是计量工作与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百姓生产、生活均密切相关。*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20%的指标,为计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品质量监督退出流通领域以后,计量需在流通领域经济秩序的整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质量技术监督的监管职能;百姓的吃、穿、住、行更是离不开计量,计量*,计量无处不在。二是计量监管应是职责所在。由于计量的目的是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所以其必须而且应该来管。古今中外,都把计量工作列为监管的内容,而我国早在秦朝就统一了度量衡。三是计量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和保证。计量是质量技术监督的看家本领,是奠基之石、固业之本。计量在质监系统的技术支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质监部门,特别是各级*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清醒地认识到做好计量工作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重视计量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自觉、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于百姓的生产、生活。
二、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计量意识
计量工作开展的好坏、企业、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与对计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和计量工作的地位密不可分。
首先要经常主动汇报计量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以增加对量传体系建设、计量基标准维护、计量比对、计量规程修订等计量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计量科研、计量基标准建设、商品量计量监督、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市场计量监管等经费渠道,确保地方财政稳定投入,解决质监系统在省级财政中没有技术改造预算科目的问题,以满足开展各项计量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通过部门支持,加大强检项目检定的力度。
其次是加强对企业的计量宣传,提高企业计量意识。加大对企业的计量宣传力度,促使企业*的计量法制意识真正提高,明确计量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重要地位,使企业明白只有提高计量意识,摆正计量的地位,才是发挥其基础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提高作用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使企业明白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计量工作,夯实计量基础。
第三是加强对社会的计量宣传,提高全民计量意识。通过每年的“3.15消费者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以及“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计量宣传活动,并使计量宣传工作逐步制度化。扩大计量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各界的计量意识,提高计量在百姓中的认知度。
三、加强量传体系建设,构筑计量公共服务平台
量传体系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省已将计量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的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工程,我们要全面加强量传体系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与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国家计量体系相衔接的量值传递体系,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计量测试技术基础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计量基础技术的研究具备与江西六大支柱产业、*产业和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的能力。研究制定我省急需的地方计量技术规程,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与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到“十一五”期末基本更新和淘汰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量标准设备。扩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和服务领域,提高测量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提升现有计量标准水平和检测能力,提高在线检测能力,形成以省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为中坚、市级县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为基础、社会计量技术资源为补充的量值传递体系。
四、大力实施“计量放心工程”,为“民生工程”提供可靠的计量保障
法制计量事关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衣食住行购乐游”等,可以说是倡导的“民生工程”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计量大力实施“计量放心工程”。
1.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督管理
加强对消费者和市场反映强烈的零售商品、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建立以定量包装商品为重点的商品量*监督机制,实施以生产领域为主、市场为辅的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机制,大力推行“C”标志,提高全省定量包装商品的合格率,使米、面粉、方便面、食用植物油、牛奶、奶粉、茶叶、味精、白酒、啤酒、葡萄酒、纯净水、茶饮料、速冻食品、合成洗涤剂、洗衣粉、洗发液、化妆品、涂料、油漆等20种定量包装商品的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
2.加强重点市场和服务领域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做好重点商贸领域的计量专项整治,引导商贸企业自律、诚信计量,确保县级以上城市商店、集贸市场、餐饮业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让商店、集贸市场、餐饮业成为老百姓放心购物消费的场所;强化对民用三表、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计时计费器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监管,让老百姓用放心表、加放心油、坐放心车、打放心。
3.进一步抓好计量专项整治
一是重点做好医疗卫生领域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领域计量监督机制,强化计量监督;引导医疗卫生行业加强自律,提高计量安全意识,确保在用强检医用计量器具依法实施检定,使县级及县级以下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在用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设区的市级及其以上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在用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二是继续重点做好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整治,确保眼镜制配场所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三是认真开展与交通、矿山安全有关的计量专项整治,使有关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特种设备用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用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确保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五是加强食品生产、检测及大型工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工作,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确保大型工程质量优良和安全可靠。
五、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工作,为节能减排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来多次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节约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能源、资源计量在节约资源中正逐渐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工作,通过准确的计量检测,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扎实的计量基础。
1.依据国家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有关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要求,帮助企业摸清能耗现状,依法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进行检查,以检查促宣贯、用宣贯促配备、用配备促节能。要求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检测设备,并帮助、督促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使重点耗能企业能够满足GB17167-2006及有关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使其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对高能耗企业,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依据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对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企业生产现场帮助解决计量检测上的疑难问题,全力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指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推行节能认证和能效标志的应用,积极推广*的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合理使用能源的控制。
3.加强企业的能源计量有关法律法规和节能监测技术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推广应用能源、资源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的新技术,提高企业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水平和人员素质,促进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使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工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从而确保企业节能降耗的数据真实可靠,为“十一五”期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打下扎实的计量基础。
六、加快计量技术机构的改革,促进计量事业的发展
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其中之一就是“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个行业改革开放得越早,哪个行业就受益越大,哪个地方改革开放快,哪个地方受益多、发展快。
对计量而言,技术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校准市场的开放势在必行。
1.合理分布计量技术机构
按照“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计量法》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计量技术机构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扶持省、市两级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根据所承担的强制性任务的多少、地区经济规模的大小以及地域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统一定点,合理布局。按照一个城市只设一个计量检定机构的原则,撤销区局下属计量技术机构,并入当地设区市局计量技术机构。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中介技术服务的计量技术机构的设置,由市场来决定取舍,由此带来的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均通过市场以资本为纽带来实施。建立正常的量传体系建设经费渠道,项目的投资统一由省局通过省财政拨款解决,*改变以往各地方计量行政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各自为阵、抢上项目、重复投资的局面。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技术机构走向市场的步伐,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具有各自特色且有较高水平的检测项目,不断开拓服务范围。
2.加大计量技术机构内部的改革力度
在劳动、分配、人事制度上给技术机构相应的自主权,使其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工夫,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建立一个更加的内部运转体系,把系统优势转化为胜势,迅速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3.改革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模式
按照有限责任的要求,检定工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标准计量器具应严格按周期实施强制检定,建立与完善省、市、县计量监管与检测的联动机制、强检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系统与网络;而对一般的工作计量器具,应由企业自主溯源。
4.培育、开放计量校准市场
当前,存在少数地区和少数人,缺乏市场意识,一厢情愿地希望企业把所有的计量器具送给自己检,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只想什么来钱快,不考虑职责所在,从而造成不经检定就开证书的事时有发生。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要消除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转变观念,培育、开放计量校准服务市场,使系统资源与社会资源市场整合并得到充分利用。建立量传、溯源运行机制,允许非强检计量器具通过计量校准进行量值溯源,形成竞争有序的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在服务中求发展。
七、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创造力、凝聚力
依据经济学“木桶原理”,木桶zui短的木板是zui薄弱的环节。当前,队伍素质不高是我们系统的短板,所发生的违纪违法的事件多与我们队伍中少数人的素质差有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手段落后,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计量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树立“人才强检”、“科技兴检”的思想,狠抓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聘用、合作等形式,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每一个计量技术机构都必须培养一批有一定技术专长、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出技奖励政策和成立科技专项基金,给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要敢于打破老框框,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吸收高层次人才,建立高业务素质计量专家队伍,增强计量队伍的整体实力。一方面,要提高计量干*伍的素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党纪国法,以“八荣八耻”、“八个方面良好作风”为准绳,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端正计量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依法行政,既不不作为,也不乱作为;另一方面要提高计量干*伍的业务素质,不仅要学习计量方面的专业技术,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行注册计量师制度,改善计量队伍的整体结构,逐步提高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计量检定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2.增强服务意识
计量工作需直接与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让基层和企业感到满意。
3.加强对技术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依法检测,依法收费,坚决杜绝不按标准收费、不按规程检定,甚至不检就出证、出假数据的现象,真正做到“科学、求实、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