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分类上属于真菌的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真菌毒素的繁殖及毒素的产生主要依赖环境如温度、湿度、氧气、水分以及pH控制等,针对储藏及加工过程,其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环境温度
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饲料及原料储藏保持低温状态,加工后饲料*行冷却处理后再包装及储藏。
2、调节pH环境
霉菌适宜偏酸性环境,因此饲料加工中采取添加弱碱性成份,采用二氧化碳及氮气进行饲料保存,以及添加防霉剂。
3、控制含水率及相对湿度
霉菌相对适宜湿度80%~90%,含水率为17%~18%,故湿度标准控制在低于80%,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含水量≤14%,大豆、饼粕、麦类及副产品含水量≤13%。
4、减少污染源
对储存仓库及加工设备进行清洁清扫杀菌等处理,减少真菌对饲料的污染。
5、储存环境设置
分区、垫高,以保证阴凉、通风、干燥,并防止虫鼠害污染。
6、脱毒处理
1)物理脱毒
剔除法,就是利用人工、机械、电子设备将霉变原料籽粒筛选剔除,此法有效简单 , 但效率较低;暴晒法,利用阳光降低水分,杀菌,减少霉菌及毒素的破坏作用,有效且成本低;水洗法,利用2%石灰水反复冲洗,并可除去霉变颗粒,较为有效;紫外辐射法,利用紫外线照射,简单有效,去毒率达97%~99%。以上几种方法较为常用。
2)化学脱毒法
有氨碱处理、浸提法、蒸煮法、氧化法、吸附法等;氧化法较为常见,主要是利用过氧化氢,能破坏所有的黄曲霉毒素;吸附法虽然能起作用,吸附毒素,但吸附剂仍然存在于饲料之中,不是理想的去毒方法;营养脱毒法,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也只能缓解毒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