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者
随着汽车数量激增,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威胁。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实施了国六排放标准——2023年7月全面推行的国六b标准,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大幅降低41.7%,严控至每公里35毫克。

柴油车尾气处理的核心技术是“颗粒捕捉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的组合。其中,SCR系统如同“净化器”,通过喷射尿素将有毒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而这一过程的关键便是氮氧传感器。它实时监测尾气中的NOx浓度,并将数据反馈给车载电脑(ECU),精准控制尿素喷射量。若传感器异常,系统会立刻报警提示检修,确保排放始终达标。

然而,被称为尾气处理系统“心脏”的氮氧传感器技术门槛极高,长期以来国内市场被进口品牌垄断,导致车企面临价格高、供货慢、售后难等痛点。实现国产替代,不仅是行业呼声,更是国家战略。这一技术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补齐汽车零部件短板的重要一环。
自主研发破垄断,国产传感器比肩国际水平
作为国内气体传感器龙头,四方光电早在2017年便布局核心技术——高温共烧陶瓷(HTCC)。这项技术可制造出耐高温、高精度的陶瓷芯片,是传感器的核心元件。2019年,其氮氧传感器项目入选工信部“传感器一条龙”示范工程,标志着国产化进程正式提速。
历经多年攻关,四方光电突破了材料配方、芯片烧结、封装工艺等难题,成功实现陶瓷芯片批量生产。测试数据显示,其传感器在稳态和瞬态工况下的性能均与国际一线品牌相当,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此外,产品还通过了高寒、高温、高原等极端环境测试,即便在零下40℃或海拔5000米的严苛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

氮氧传感器台架测试——稳态/瞬态

四方光电氮氧传感器三高测试——高原/高温/高寒
全产业链布局,助力车企降本增效
四方光电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全产业链的整合。从陶瓷芯片、金属浆料到传感器封装,所有核心部件均实现自主生产。这种“一条龙”模式大幅降低了成本,缩短了交货周期,同时提升了品控能力。目前,其氮氧传感器已获得国内主机厂认可,并开始批量供货,彻底打破进口依赖。

面对即将到来的欧七、国七等更严排放标准,四方光电已提前投入研发。未来,随着国产传感器在柴油车、非道路机械等领域的普及,中国制造将在全球环保赛道中占据重要一席。
结语
从技术追赶到国产替代,四方光电的突围之路印证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一颗小小的传感器,不仅助力汽车尾气排放满足严苛的环保需求,更承载着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雄心。这场“突围战”的胜利,或许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迈向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推荐更多>>
-
型号:D5A-95123
-
型号:
-
型号:RL-H150型
-
型号:SJ-QT1
-
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