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作者
余氯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水中余氯(游离氯、化合氯或总氯)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水质安全监测领域。以下是其主要种类、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的详细解析:
一、余氯传感器的主要种类
根据检测原理不同,余氯传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电极法余氯传感器
原理:
通过电化学方法(如恒电压法、电流法)测量余氯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流,电流强度与余氯浓度成正比。
典型结构:由工作电极(铂或金电极)、参比电极(Ag/AgCl)和电解液组成,表面覆盖选择性渗透膜(仅允许 Cl₂或 HClO 通过)。
分类:
游离氯传感器:检测水中游离态余氯(Cl₂、HClO、ClO⁻)。
总氯传感器: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将化合氯(NH₂Cl、NHCl₂等)转化为游离氯后检测。
优点:
响应速度快(秒级),适合在线连续监测。
无需复杂预处理,可直接浸入水体测量。
量程覆盖广(0-20 mg/L 常见,可扩展至更高浓度)。
缺点:
易受水质干扰(如 pH、温度、重金属离子、有机物),需定期校准和维护(更换膜片、电解液)。
对低浓度余氯(<0.01 mg/L)精度略低。
应用场景:
自来水厂、二次供水系统的管网余氯监测。
游泳池、温泉水的消毒效果控制。
工业循环水、冷却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控制监测。
2. 光度法余氯传感器
原理:
利用余氯与特定显色剂(如 DPD、N,N - 二乙基对苯二胺)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光学检测(如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量吸光度,计算余氯浓度。
典型结构:包含光源(LED)、比色皿、光电检测器及自动加药系统(部分集成式设备)。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浑浊、高色度或复杂水质(如污水、废水)。
检测精度高,尤其适合低浓度余氯(如 0-2 mg/L)的精准测量。
可同时检测游离氯和总氯(通过不同显色剂区分)。
缺点:
需消耗化学试剂,维护成本较高(需定期更换试剂、清洗比色皿)。
响应时间较长(分钟级),不适合实时快速监测。
应用场景:
医疗机构废水、实验室水质的余氯检测(需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食品加工行业(如饮料厂、酒厂)的管道消毒残留监测。
环保领域地表水、地下水的余氯污染排查。
3. 膜法余氯传感器(极谱法)
原理:
属于电极法的改良型,通过透气膜(如聚四氟乙烯)将水体与电极隔离,仅允许 Cl₂分子渗透到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核心优势:避免水体中其他离子(如 Cl⁻、SO₄²⁻)直接接触电极,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
优点:
对游离氯(Cl₂、HClO)选择性高,适合高盐水质(如海水、循环冷却水)。
长期稳定性好,维护周期长(膜片更换周期可达 3-6 个月)。
缺点:
无法检测化合氯,仅适用于游离氯监测。
对温度敏感,需内置温度补偿模块。
应用场景:
海水淡化厂、滨海电厂的循环水余氯监测(高盐环境)。
水产养殖行业(如鱼缸、池塘)的氯残留检测(避免鱼类中毒)。
4. 电解法余氯传感器
原理:
通过电解产生特定试剂(如碘离子)与余氯反应,根据电解电流计算余氯浓度。
特点:属于实验室或便携式设备常用方法,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优点:
无需标准溶液校准,可通过电解电流直接溯源。
设备体积小,适合移动监测(如手持余氯检测仪)。
缺点:
量程较窄(通常 0-5 mg/L),不适合高浓度场景。
电解效率受水质影响较大,需频繁维护。
应用场景:
应急监测(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
野外作业水质快速检测(如军队、户外救援)。
二、余氯传感器的核心应用领域
余氯监测的核心目标是平衡消毒效果与水质安全(余氯不足易导致微生物超标,过量则产生有害副产物),其应用场景覆盖多个行业:
1. 饮用水处理行业
场景:自来水厂出厂水、输水管网、二次供水水箱的余氯监测。
监测目标:
确保出厂水余氯浓度符合国家标准(GB 5749-2022 要求管网末梢余氯≥0.05 mg/L)。
防止输水管网中细菌再生,保障用户端水质安全。
常用传感器:电极法(在线连续监测)+ 光度法(实验室比对)。
2. 游泳池与水上娱乐场所
场景:泳池水、温泉池、水上乐园滑道水循环系统。
监测目标:
控制游离氯浓度在 0.3-1.0 mg/L(国际标准),抑制藻类和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隐孢子虫)。
避免余氯过高刺激人体黏膜(如眼睛、皮肤)。
常用传感器:电极法(集成于水质监控系统,实时联动加药泵)。
3. 工业循环水系统
场景:电厂冷却塔、化工反应釜冷却循环水、中央空调冷凝水系统。
监测目标:
通过余氯控制微生物黏泥(生物膜)滋生,减少管道腐蚀和热交换效率下降。
游离氯浓度通常控制在 0.5-2.0 mg/L,需结合 pH 和浊度综合调节。
常用传感器:膜法电极(抗高盐、高硬度水质)。
4. 污水处理与回用
场景:市政污水厂出水、工业废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系统。
监测目标:
消毒副产物控制:总氯浓度需符合排放标准(如 GB 18918-2002 要求一级 A 标准总氯≤0.5 mg/L)。
医疗废水需额外监测余氯以杀灭病毒(如疫情期间特殊要求)。
常用传感器:光度法(精准检测低浓度总氯)。
5. 食品与饮料加工
场景:生产用水、设备清洗水(CIP 系统)、车间环境消毒水。
监测目标:
控制清洗消毒后余氯残留(如饮料瓶冲洗水余氯≤0.1 mg/L),避免化学污染。
符合 FDA、GB 14881 等食品安全标准。
常用传感器:便携式光度法检测仪(快速现场抽检)。
6. 水产养殖与水族馆
场景:鱼苗孵化池、海水鱼缸、水族馆循环水。
监测目标:
防止新水中余氯残留导致鱼类鳃部损伤(安全浓度通常 < 0.02 mg/L)。
控制消毒过程中余氯峰值,避免应激反应。
常用传感器:膜法电极(高选择性检测游离氯)。
7. 医疗与实验室
场景:医院污水排放、实验室废水处理、透析用水制备。
监测目标:
医疗废水需严格去除余氯(避免与废水中有机物生成致癌物),同时确保消毒。
透析用水余氯需 < 0.1 mg/L,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
常用传感器:光度法(高精度检测总氯和游离氯)。
三、选型与维护建议
1. 选型关键因素
指标 | 电极法 | 光度法 | 膜法电极 |
检测类型 | 游离氯 / 总氯 | 游离氯 / 总氯 | 游离氯 |
水质适应性 | 中低浊度清洁水 | 高浊度 / 复杂水质 | 高盐 / 高硬度水质 |
响应速度 | 秒级(在线) | 分钟级(分批) | 秒级(在线) |
维护成本 | 中(需换膜 / 电解液) | 高(需换试剂) | 低(长寿命膜片) |
典型场景 | 自来水、游泳池 | 污水、食品加工 | 工业循环水、海水 |
2. 维护要点
电极法 / 膜法:定期清洗电极表面污垢,每 3-6 个月更换渗透膜和电解液,校准零点和斜率。
光度法:及时更换过期显色剂,清洗比色皿避免污染,每周进行空白校准。
通用建议:搭配温度补偿模块(余氯活性随温度变化显著),安装时避免强光直射传感器。
四、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集成:与物联网(IoT)结合,通过 4G/5G 将数据接入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加药控制。
多参数融合:集成余氯、pH、浊度、电导率等多传感器,提供水质综合分析(如消毒效率指数 CEI)。
免试剂技术:开发无膜电极或光谱法新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如基于紫外吸收的余氯检测)。
通过合理选择余氯传感器并优化监测方案,可有效保障各行业水质安全,同时降低消毒成本和环境风险。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