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分析

转基因食品:多一分透明 少一分猜测

2010年03月27日 23:58:59人气:708来源:上海酶联生物研究所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从2009年11月底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至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舆论热议的话题。有人担心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有人担心它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有人质疑它的研发推广的利益点;也有人怀疑它的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一场餐桌上无硝烟的战争”。

转基因食品有潜在的危害吗?

转基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笔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zui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执一词,平分秋色。

在支持者的声音中,陈君石的声音可谓有代表性,也有性,他认为“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构成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食品根本就不存在,他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安全的,*的食品安全是不存在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安全食品有明确的定义,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有毒有害物质”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并存时,才能构成不安全食品的事件;其次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面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事物,有人支持,就必然有人反对。纵然支持者说的头头是道,论点论据充分,结论足以使大部分人信服,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对的声音也仍会存在,而且说的也是在理在据。

对于反对的声音,笔者简单概括了一下,主要观点:*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第二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zui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造成物种混乱,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资料显示,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科学界尚无定论,但在我国转基因水稻、玉米正在逐步推广开来,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参与了过程。面对这种突入其来的结果,有人反映很是强烈。

在一些主流笔者看到,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发帖呼吁“抵制转基因,拒绝做小白鼠”。

其中在*以“您敢吃转基因食品吗?”为题所做的调查中,5万参与调查的网友,有84.3%表示“根本不考虑,觉得没安全感”;只有14.2%的网友表示“如果真的好,会考虑适当尝试”。

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其实对我们大众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只要能够分辨出哪是转基因食品,哪是非转基因食品,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就可以了,但问题是如果产品信息不够明确,以至于无法分辨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此,笔者觉得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多增加一点“转基因食品”的透明度,消费者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过激。

信息透明大众参与  方能正确引导

转基因抗虫水稻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经颁发,遍引发轩然大波,因为事情是在大众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的,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鲜事物,以及已成定局的结果,引发热议在情理之中。按照理想的方式,转基因不该只有*说了算,应该是有一个第三方监管的机制。因为*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转基因能提高产量,对*提高成绩是有帮助的。如果有第三方,比如让环保部监管,因为它不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义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抛开利益的纠葛。虽然我国目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其中有环保部门的人员来参加,但是这个监督的力度却明显小太多了。

转基因作物只要按法律操作,就不能说它做错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应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毕竟转基因作物是跟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

对此,人大代表方新委员建议,对转基因的研究无论如何都要积极推进,但是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是不是可以采取更审慎的态度,既要更详细地论证,也要把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正面地进行引导,让公众有知情权、选择权。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海酶联生物研究所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