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国产科研仪器仪表产品为什么会受到排斥?

2012年11月16日 22:32:51人气:1066来源: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做实验之前,我们很想买国产仪器,价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产仪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宁可多花一点钱买使用时间更长的进口仪器。一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学家这样说。想必这也是我国许多仪器用户的共同感觉。可见,中国仪器仪表产品与国外产品存在着难以否认的差距。

  那么,国产与进口的产品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呢?
  使用时间和测量精度呈数量级差距
  中国*20073月发布了他们组织的调查结果:中国仪器仪表中的主体分析仪器,社会上正在应用的有90余种分析仪器,中国能够生产的产品为20余种,不到总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学仪器约有80余种,中国商品化的生命科学仪器产品只有6种,目前在研的约10多种,离市场需求相差很远。这是数量上的差距。
  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与替代进口产品,大拿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平均*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约相差l2个数量级。
  在测量精度上,现有国内产品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1个数量级。因为中国对仪器的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国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
  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功能落后。
  有关专家介绍,当今国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约在2—3年。新技术的储备往往可以提前到10年。而我国企业往往通过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一代产品的更新,引进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原创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研院所在跟踪新技术方面虽然有成果,但与企业结合产业化相当艰难,导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长。
  此外,国内仪器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解决方案。国外近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仪器仪表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软件产品,zui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6×10‘kW火电机组的机组性能计算软件、炼油工艺的优化软件、专门用于医疗仪器的图形处理软件等,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未理顺
  参与调研的专家介绍,仪器仪表属于高科技产业,而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多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在仪器仪表产业中难以发挥作用。
  他们认为,造成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与国外差距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我国企业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国家投资的骨干企业面临产品老化、技术人员流失的严峻局面,经改制,虽在生产与经营上有所改善,但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够;一批机制创新、运行灵活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亮点,但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多半尚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还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抗衡。
  首先,国家整体的产、学、研等有机结合体制和政策没有形成,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应用较差。
  改革开放初期,仪器仪表行业与国外差距大,企业普遍向外寻求技术来源,虽然近期有所转变,也有企业脱颖而出,但总体上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与应用结合好的不多。大企业成长困难。
  我国科研机构涉及测控技术及相关仪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实用性较差。对相关的生产制造技术,特别是核心工艺技术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很大,成果的转化率低。高中档仪器产品和系统涉及不同领域内具一定深度的应用技术,国外企业设有专业部门并拥有经验丰富的应用人才,而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往往对大型工程工艺不熟悉,缺乏应用技术的集成能力。因此,生产产品比较困难。
  其次,缺乏国家强有力的研究支援体制。仪器仪表行业品种多、批量小,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国家投资途径分散,难以集中重点。企业既不能像外国企业那样*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竞争,又缺乏研究资源的战略投资。同时,新技术市场化所需要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善。
  专家们说,由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自然造成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仪器科学技术不仅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并且只有能尽快发现、利用、集成各种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科技成果的人,才能设计和制造出世界*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品。人才短缺,自然影响行业的发展。这无疑也是造成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差距的重要原因。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