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酶联生物研究所作者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为小杆菌,有的呈椭圆形,有荚膜,瑞氏染色见有少数菌体两端浓染。该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菌落不溶血,呈小露珠状。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绝大多数鸭疫巴氏杆菌在37℃或室温下于固体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天,4℃条件下,肉汤培养物可保存2—3周。55℃下培养12—16小时即失去活力。在水中和垫料中可分别存活13天和27天。
【流行特点】1~8周龄的鸭都易感,但尤以2~3周龄的小鸭zui易感,一周龄以内及7周龄以上的鸭极少发病。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
【临床症状】zui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抵地、脚软、不愿走动。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脱落而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小鸭常见咳嗽,打喷嚏,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死时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经症状更为明显。
【病理变化】心脏的心包液增多,*增厚。表面粗糙,心外膜与胸壁粘连。肝脏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半透明或不透明,极易剥离。气囊浑浊增厚,有纤维素丝或块状渗出物。
【诊断】在兽医临床中,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如果要进行确诊,可采取镜检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手段,在细菌分离培养时,可用血液培养基培养再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定,也可以采用ELISA方法来诊断。
【防治】预防措施:预防本病首先要搞好育雏室的卫生,注意鸭舍的通风、防寒及饲养密度不能过大,并可用鸭传染性浆膜炎菌苗免疫1周龄小鸭。
治疗方法:常用治疗药物有:①*或*0.05%混入饲料中连喂3~5天。②*、*各3000~5000单位肌肉注射,连用2~3天。③*0.3%混入饲料中连喂3天。
下一篇:柱塞阀简介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型号:M-399627
-
型号:
-
型号:MX-02
-
型号:
-
型号: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