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分析

了解自吸泵吸程提高自吸排污泵的吸程的方法

2015年10月10日 16:40:55人气:1030来源:上海创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自吸排污泵的吸水管末端安装吸水底阀。

  吸水底阀实际上是一种止回阀,它保证水流只能由水池进人吸水管而不能倒流,所以如果吸水管内充满水,尽管水泵轴线标高高于水池的工作水位,但由于有吸水底阀的作用,吸水管内的水不会流入水池,可使吸水管内一直都充满水,保证水泵能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的可靠性受吸水底阀质量的影响,比如,关闭不严、漏水,吸水管内的水就会慢慢流人水池,时间长了,吸水管内就没有水,导致水泵启动时仍需人工灌水。

  第二:自吸排污泵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距离。

  第三:自吸排污泵设置泵前吸水罐。

  这种方式需要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罐,水泵在*次运行前,罐内应人工灌满水,*次运行停止后,因为吸水罐的进水管高度高于管内水面高度,尽管水池内水面高度低于罐内水面的高度,罐内的水也不会倒流,进入水池,所以,吸水罐内能储存一定的水,又因为吸水罐的出水管(即水泵的吸水管)高度低于管内水面高度,故能保证水泵的吸水管内充满水,以后水泵再运行时,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出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通过吸水罐水池内的。

  第四:自吸排污泵在水泵吸水管路上设置真空泵,水泵启动前,真空泵先启动,使水泵吸水管内先充满水,保证水泵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需要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正常工作。

  多用户在选择自吸泵都不了解自吸泵zui多能吸多少米,水泵铭牌或产品说明书上标示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是指水泵进水口断面上的真空值,而且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20摄氏度情况下,进行试验而测定得的。它并没有考虑吸水管道配套以后的水流状况,还有就是所吸液体的比重比如污水就比清水的比重大,通常自吸排污泵在出厂时厂家测试也是用清水测试。自吸泵的吸程和自吸高度不能混为一谈,自吸泵吸程包含了自吸高度及水平距离,自吸泵吸程在理论上是不能超过规定值10米的,但是可以加上其它辅助设施来提高自吸泵吸程例如真空泵及水泵底阀。还有就是自吸泵的安装技术很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讲解几点关于自吸泵的安装技术:

  (1)自吸泵的安装技术关键在于确定自吸泵安装高度。这个高度是指水源水面到水泵叶轮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它与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不能混为一谈,而自吸泵安装高度应该是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扣除了吸水管道损失扬程以后,所剩下的那部分数值,它要克服实际地形吸水高度。自吸泵安装高度不能超过计算值,否则,自吸泵将会吸不上水来。另外,影响计算值的大小是吸水管道的阻力损失扬程,因此,宜采用zui短的管路布置,并尽量少装弯头等配件,也可考虑适当配大一些口径的水管,以减管内流速。

  (2)应当指出,自吸泵安装地点的高程和水温不同于试验条什时,譬如当地海拔300米以上或被抽水的水温超过20摄氏度,则计算值要进行修正。即不同海拔高程处的大气压力和高于20摄氏度水温时的饱和蒸汽压力。但是,水温为20摄氏度以下时,饱和蒸汽压力可忽略不计。

  (3)从管道安装技术上,吸水管道要求有严格的密封性,不能漏气、漏水,否则将会破坏水泵进水口的真空度,使水泵出水节减少,严重时甚至抽不上水来。因此,要认真地做好管道的接口工作,保证管道连接的施工质量。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海创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