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遮阳系数测定方法

2011年04月13日 09:43:02人气:18860来源: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怎么检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80-94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light transmittance,solar direct transmittance,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 and ultraviolet transmittance for glass in building and related glazing factors 1993.12.30发布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反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反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反射)比、半球辐射率和遮蔽系数的测定条件和计算公式。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以及它们的单层、多层窗玻璃构件光学性能的测定。
        2
、测定条件
        2.1
试样
        2.1.1
一般建筑玻璃和单层窗玻璃构件的试样,均采用同材质玻璃的切片。
        2.1.2
多层窗玻璃构件的试样,采用同材质单片玻璃切片的合体。
        2.2
标样
        2.2.1
在光谱透射比测定中,采用与试样相同厚度的空气层做参比标准。
        2.2.2
在光谱反射比测定中,采用仪器配置的参比白板做参比标准。
        2.2.3
在光谱反射比测定中,采用标准镜面反射体作为工作标准,例如镀铝镜,而不采用*漫反射体作为工作标准
        2.3
仪器
        2.3.1
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发射比时,配有镜面反射装置。
        2.3.2
波长范围紫外区 280-380nm;可见区 380-780nm太阳光区 350-1800nm         远红外区 4.5-25μm
2.3.3
波长准确度紫外-可见区±1nm以内;近红外区±5nm以内;远红外区±0.2μm以内。
        2.3.4
光度测量准确度紫外-可见区 1%以内,重复性0.5%;近红外区 2%以内,重复性1%;远红外区 2%以内,重复性1%
        2.3.5
谱带半宽度紫外-可见区 10nm以下;近红外区 50nm以下;远红外区 0.1μm以下。
        2.3.6
波长间隔紫外区 5nm;可见区 10nm;近红外区 50nm40nm;远红外区 0.5μm
        2.4
照明和探测的几何条件
        2.4.1
光谱透射比测定中,照明光束的光轴与试样表面法线的夹角不超过10o,照明光束中任一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不超过5o。采用垂直照明和垂直探测的几何条件,表示为垂直/垂直(缩写为0/0)。
        2.4.2
光谱反射比测定中,照明光束的光轴与试样表面法线夹角不超过10o;照明光束中任一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不超过5o。采用to角探测的几何条件,表示为to/to缩写为(t/t)。
        3
、各参数的测定以下各参数的测定,必须符合本标准第二章和各参数相应条款中的技术要求规定的条件。
        3.1
可见光透射比表1 标准照明体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Dλ与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V(λ)和波长间隔Δλ相乘
λ,nm
Dλ.V(λ).Δλ
λ,nm
Dλ.V(λ).Δλ
380
0.0000
590
8.3306
390
0.0005
600
5.3542
400
0.0030
610
4.8491
410
0.0103
620
3.1502
420
0.0352
630
2.0812
430
0.0948
640
1.3810
440
0.2274
650
0.8070
450
0.4192
660
0.4612
460
0.6663
670
0.2485
470
0.9850
680
0.1255
480
1.5189
690
0.0536
490
2.1336
700
0.0276
500
3.3491
710
0.0146
510
6.1393
720
0.0057
520
7.0523
730
0.0035
530
8.7790
740
0.0021
540
9.4427
750
0.0008
550
9.8077
760
0.0001
560
9.4306
770
0.0000
570
8.6891
780
0.0000
580
7.8994
 
 

        3.1.1
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τ(λ)是实测可见光光谱透射比。
        3.1.2
双层窗玻璃构件τ(λ)用式(2)计算:τ(λ)=τ1(λ).τ2(λ)/1-ρ’1(λ)ρ2(λ)式中:τ(λ)——双层窗玻璃构件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τ1(λ)——*片(室外侧)玻璃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τ2(λ)——第二片(室内侧)玻璃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ρ’1(λ)——*片玻璃,在光由室内侧射向室外侧条件下,所测定的可见光光谱反射比,%ρ2(λ)——第二片玻璃,在光由室外侧射入室内侧条件下,所测定的可见光光谱反射比,%
        3.1.3
三层窗玻璃构件τ(λ)用式(3)计算:τ(λ)=τ1(λ).τ2(λ).τ3(λ)/[1-ρ’1(λ).ρ2(λ)][1-ρ’2(λ).ρ3(λ)]-τ22(λ).ρ’1(λ).ρ3(λ)式中:τ(λ)——三层窗玻璃构件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τ3(λ)——第三片(室内侧)玻璃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ρ’2(λ)——第二片(中间)玻璃,在光由室内侧向室外侧条件下,所测定的可见光光谱反射比,%ρ3(λ)——第三片(室内侧)玻璃,在光由室外侧)射入室内侧条件下,所测定的可见光光谱反射比,%τ1(λ)、τ2(λ)、ρ’1(λ)、ρ2(λ)——同式(2)。
        3.2
可见光反射比
        3.2.1
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ρ(λ)是实测可见光光谱反射比。
        3.2.2
双层窗玻璃构件
        3.2.3
三层窗玻璃构件
3.3
入射太阳光的分布太阳光是指近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组成的辐射光,波长范围为3..~2500nm本标准是指太阳光透过直接照射到受光物体上,而不包括地面、建筑物的反射、散射光。太阳辐射光照射到窗玻璃上,入射部分为φe.φe又分为三部分:透射部分——τeφe;反射部分——ρeφe;吸收部分——αeφe;三者关系如下:τe+ρe+αe=1 式中:τe——太阳光直接透射比;ρe——太阳光直接反射比;αe——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窗玻璃吸收部分αeφe以热对流方式通过窗玻璃向室外侧传递部分为q0φe,向室内侧传递部分为q1φe,其中:αe=q0+q1 式中: q0——窗玻璃向室外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 q1——窗玻璃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
        3.4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式中: Sλ——太阳光辐射相对光谱分布,见表2或表3Δλ——波长间隔,nmτ(λ)——试样的太阳光光谱透射比,%,其测定和计算方法同3.1条可见光透射比中τ(λ),仅波长范围不同。
        
2 大气质量为1时,太阳光球辐射相对光谱分布Sλ和波长间隔Δλ相乘(CIE 1972年公布)
λ,nm
Sλ.Δλ
350
0.026
380
0.032
420
0.050
460
0.065
500
0.063
540
0.058
580
0.054
620
0.055
660
0.049
700
0.046
740
0.041
780
0.037
900
0.139
1100
0.097
1300
0.058
1500
0.039
1700
0.026
1800
0.022

        
3 P.Moon大气质量为2时,太阳光直接辐射相对光谱分布Sλ乘以波长间隔Δλ
λ,nm
Sλ.Δλ
λ,nm
Sλ.Δλ
350
0.0128
1100
0.0199
400
0.0353
1150
0.0145
450
0.0665
1200
0.0256
500
0.0813
1250
0.0247
550
0.0802
1300
0.0185
600
0.0788
1350
0.0026
650
0.0791
1400
0.0001
700
0.0694
1450
0.0016
750
0.0595
1500
0.0103
800
0.0566
1550
0.0148
850
0.0564
1600
0.0136
900
0.0303
1650
0.0118
950
0.0291
1700
0.0089
1000
0.0426
1750
0.0051
1050
0.0377
1800
0.0003

        3.5
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式中ρe——试样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λ)——试样的太阳光光谱反射比(其测定和计算方法见3.2条可见光反射比中ρ(λ),仅波长范围不同),% Sλ.Δλ——同式(9)。
        3.6
太阳光直接吸收比
3.6.1
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必须首先测定出它们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和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然后用式(7)计算。
        3.6.2
双层窗玻璃构件*、第二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双层窗玻璃构件*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用式(,第二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用式(11)、式(15)、式(16)计算:
        3.6.3
三层窗玻璃构件*、第二、第三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三层窗玻璃构件*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用第二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用;第三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用式(17)、式(21)计算:
        3.7
半球辐射率半球辐射率等于垂直辐射率乘以下面相应玻璃表面的系数:为涂膜的平板玻璃表面,0.94;涂金属氧化雾膜的玻璃表面,0.94;涂金属膜或含有金属膜的多层涂膜的玻璃表面,1.0
        
常见玻璃的半球辐射率见表4。表4 半球辐射率εi
玻璃品种
半球辐射率εi
可见光透射比≤15%
可见光透射比>15
普通透明玻璃
 
0.83
真空磁控阴极
0.45
0.70
溅射镀膜玻璃
0.45
0.70
离子镀膜玻璃
0.45
0.70
电浮法玻璃
 
0.83

        3.7.1
垂直辐射率对于垂直入射的热辐射,其热辐射吸收率αh定为垂直辐射率,按式(23)、式(24)计算:
        
5 293k热辐射相对光谱分布Gλ
波长,μm
波长,μm
4.5
0.0053
15.0
0.0281
5.0
0.0094
15.5
0.0266
5.5
0.0143
16.0
0.0252
6.0
0.0194
16.5
0.0238
6.5
0.0244
17.0
0.0255
7.0
0.0290
17.5
0.0212
7.5
0.0328
18.0
0.0200
8.0
0.0358
18.5
0.0189
8.5
0.0379
19.0
0.0179
9.0
0.0393
19.5
0.0168
9.5
0.0401
20.0
0.0159
10.0
0.0402
20.5
0.0150
10.5
0.0399
21.0
0.0142
11.0
0.0392
21.5
0.0134
11.5
0.0382
22.0
0.0126
12.0
0.0370
22.5
0.0119
12.5
0.0356
23.0
0.0113
13.0
0.0342
23.5
0.0107
13.5
0.0327
24.0
0.0101
14.0
0.0311
24.5
0.0096
14.5
0.0296
25.0
0.0091

        3.8
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用式(25)计算: g= τe+qi 式中: g——试样的太阳能总透射比,%τe——试样的太阳能直接透射比,% qi——试样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
        3.8.1
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τe为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其qi用式(26)、式(27)计算: qi=αe*[hi/hi+he] hi=3.6+4.4εi/0.83)式中: qi——单片玻璃或单层窗玻璃构件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αe——同3.6.1 hi——试样构件内侧表面的热传递系数,W/m2.K he——试样构件外侧表面的热传递系数,he=23W/m2.Kεi——半球辐射率,同3.7条规定,参照表4
        3.8.2
双层窗玻璃构件τe为双层窗玻璃构件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其qi用式(28)计算;
        3.8.3
三层窗玻璃构件τe为三层窗玻璃构件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其qi可用式(29)计算:
        3.9
遮蔽系数各种窗玻璃构件对太阳辐射热的遮蔽系数用式(30)计算: Se=g/ τs 式中: Se——试样的遮蔽系数; g——试样的太阳能总透射比,%τs——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88.9%
        3.10
紫外线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用式(31)计算:表6 紫外线球辐射相对光谱分布Uλ乘以波长间隔Δλ
λ,nm
Uλ.Δλ
297.5
0.00082
302.5
0.00461
307.5
0.01373
312.5
0.02746
317.2
0.04120
322.5
0.05591
327.5
0.06572
332.5
0.07062
337.5
0.07258
342.5
0.07454
347.5
0.07601
352.5
0.07700
357.5
0.07896
362.5
0.08043
367.5
0.08337
372.5
0.08631
377.5
0.09073


        3.11
紫外线反射比紫外线反射比用式(32)计算:
        4
、测定报告测定报告的内容如下:
        4.1
注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2
测定条件仪器:名称、型号、光源类别、照明和探测几何条件试样:编号、实测厚度、测定方位。
        4.3
测定日期及测定人员姓名。
        4.4
其他必要说明。

 

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遮阳系数测量系统)

近年来,随着光学材料的发展,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和透射的测量也越来越重视。岛津UV3600是世界的高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性能。我公司配备专业软件与UV3600配合测量遮阳系数,进几年覆盖检测公司,检测中心,质检站,受到用户一直好评。客户在选择遮阳系数时,应注意测量波长,国家标准要求必须达到3300nm,如果达不到这个波长,遮阳系数是无法做到的。

【执行标准】UV3600GB/T2680-1994《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参数的测定》

【技术参数】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1. 测试波长范围:185~3300nm
  2. 分辨率:
  3. 谱带宽度:

UV/Vis0.1/ 0.2/ 0.5/ 1/ 2/ 3/5/8nm 8段转换

NIR0.20.512358122032nm 10段转换

  1.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InGaAs /Cooled PbS
  2. 杂散光:

0.00008%T以下(220nm,碘化钠10g/L溶液

0.00005%T以下(340nm,硝酸钠

0.0005%T以下(1420nm,水

0.005%T以下(2365nm氯仿

6. 软件:配中国科学研究院光学数据处理软件。

【产品特点】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1. 高灵敏度世界*的三检测器系统

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装载三个检测器:光电倍增管用于紫外区和可见区, InGaAs 和 PbS 检测器用于近红外区。InGaAs 检测器覆盖了光电倍增管和 PbS 检测器的薄弱范围,保证了整个测试范围的高灵敏度。<0.00003 Abs 1500 nm,为世界高灵敏度。

  1. 高分辨率宽测试范围和超低杂散光

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采用高性能双单色器,超低杂散光(<0.00005% 340 nm) 高分辨率(0.1nm)。测试范围185–3300 nm,覆盖了紫外、可见、近红外。

  1. 丰富的附件

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多用途大样品室和积分球可以进行固体样品的测试,使用ASR (Absolute Specular Reflectance)附件可以进行反射的测量,还有多种恒温池架和超微量池架,可以测定多种类型的样品

注明: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配备我公司软件即成为遮阳系数测量系统。

关键词:分光光度计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