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吉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A2O法又称AA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污水处理或三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传统A2O工艺的单泥系统中高效地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比如泥龄的矛盾、碳源竞争、硝酸盐及溶解氧(DO)残余干扰等。
一、传统A2O工艺存在的矛盾
1、污泥龄矛盾
传统A2/O工艺属于单泥系统,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混合生长于同一系统中,而各类微生物实现其功能*大化所需的泥龄不同:
1)自养硝化菌与普通异养好氧菌和反硝化菌相比,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较长,欲使其成为优势菌群,需控制系统在长泥龄状态下运行。冬季系统具有良好硝化效果时的污泥龄(SRT)需控制在 30d 以上;即使夏季,若SRT<5 d,系统的硝化效果将显得其微弱。
2)PAOs 属短世代周期微生物,甚至其*大世代周期(Gmax)都小于硝化菌的*小世代周期(Gmin)。
从生物除磷角度分析富磷污泥的排放是实现系统磷减量化的*一渠道。
若排泥不及时,一方面会因PAOs的内源呼吸使胞内糖原消耗殆尽,进而影响厌氧区乙酸盐的吸收及聚-β-羟基烷酸(PHAs)的贮存,系统除磷率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富磷污泥磷的二次释放;另一方面,SRT 也影响到系统内 PAOs 和聚糖菌(GAOs) 的优势生长。
在30℃的长泥龄(SRT≈ 10d)厌氧环境中,GAOs 对乙酸盐的吸收速率高于PAOs,使其在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影响 PAOs释磷行为的充分发挥。
2、碳源竞争及硝酸盐和DO残余干扰
在传统A2/O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的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要同时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进水的碳氮比(BOD5 /ρ(TN))>4~5,碳磷比(BOD5 /ρ(TP))>20~30。
当碳源含量低于此时,因前端厌氧区 PAOs 吸收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及醇类等易降解发酵产物完成其细胞内 PHAs 的合成,使得后续缺氧区没有足够的优质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潜力的充分发挥,降低了系统对 TN 的脱除效率。
反硝化菌以内碳源和甲醇或 VFAs 类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 17~48 、120~900 mg/(g·d)。
因反硝化不*而残余的硝酸盐随外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反硝化菌将优先于 PAOs 利用 环境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终影响系统对磷的高效去除。
一般,当厌氧区的 NO3-N 的质量浓度>1.0 mg/L 时,会对 PAOs 释磷产生抑制,当其达到 3~4 mg/L 时,PAOs 的释磷行为几乎*被抑制,释磷(PO4 3--P)速率降 至 2.4 mg/(g·d)。
按照回流位置的不同,溶解氧(DO)残余干扰主要包括:
1)从分子态氧(O2)和硝酸盐(NO3-N)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产能数据分析,以O2作为电子受体的产能约为 NO3-N的 1.5倍,因此当系统中同时存在O2和NO3-N时,反硝化菌及普通异养菌将优先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产能代谢。
2)氧的存在破坏了PAOs释磷所需的“厌氧压抑”环境,致使厌氧菌以O2为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其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正常释放,同时也将导致好氧异养菌与PAOs进行碳源竞争。
一般厌氧区的DO的质量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硝酸盐及DO残余干扰释磷或反硝化过程归根还是功能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下一篇: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推荐更多>>
-
型号:
-
型号:
-
型号:
-
型号:FL-gl-10t
-
型号:XMJ
-
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