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炭疽免疫荧光检测法

2011年06月08日 09:33:43人气:1602来源: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免疫荧光试验(1F)用于炭疽与蜡样芽孢杆菌繁殖体的鉴别表明:对于吸附反应能否*消除交叉反应,目前报道不一。IF与其他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优势在于,能检测菌群抗原异质性。遗憾的是,人工微量流式记数速度太慢,敏感性也随之下降。为提高其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记数仪进行记数。

另外,荧光与偶联物的稳定性、IgG分子内聚集可能影响试验的性。结果表明,炭疽与蜡样芽孢杆菌芽孢较难区分,用带有蜡样芽孢杆菌芽孢偶联物进行吸附可大大减少炭疽和蜡样的交叉反应,此时蜡样芽孢杆菌芽孢的荧光强度不超过炭疽芽孢杆菌芽孢对照的14%。免疫荧光试验多克隆抗体检测芽孢表面抗原。当使用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时,免疫荧光检测由于观察结果的主观性,可能对结果估计过高。定量荧光强度可克服该缺点,但需大量人力。

定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增加光纤、测光系统。荧光定量过程中发现使用荧光素蛋白A(F-PA)比荧光素/羊抗兔蛋白(F-SAR)与芽孢结合率高两倍,可代替F-SAR行使其功能。目前,免疫荧光检测多采用显微玻片和微孔板两种载体。多点显微镜玻片与聚乙烯、聚苯乙烯相比本底低、信噪比高。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