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 > 技术首页 > 技术分析

避孕针或令女性患艾滋病风险加倍

2011年10月09日 10:01:38人气:1281来源:上海天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研究人员10月3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非洲东部和南部女性广泛使用注射激素*(避孕针),结果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似乎加倍。
 
不清楚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避孕针中的孕激素含生物特性,产生生理作用。
 
有风险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以博茨瓦纳、肯尼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的3800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每对夫妇中,丈夫或妻子一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
 
报告作者之一、流行病学家和传染病专家贾里德·贝滕说,研究人员跟踪观察多数夫妇大约两年时间,要求他们报告避孕方式,检查先前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一方是否被传染。
 
结果表明,打避孕针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人年6.61%,传染几率是人年2.61%;相对而言,没有打针者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78%和1.51%。
 
人年表示人口生存时间长度的复合单位,是人数同生存年数乘积的总和。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口服*似乎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但这次研究中因使用口服*的调查对象人数过少,难具统计意义。
 
研究人员的另一困惑是,怀孕同样可能使女性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风险加倍。他们认为,那可能部分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却同样关联激素。
 
《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登这份报告。
 
存缺陷
 
非政府机构“家庭保健组织”研究人员查尔斯·莫里森说,先前有至少两项研究表明,避孕针增加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但研究更具说服力,“我想,它的确提供某些重要证据”。
 
莫里森同时说,不过,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所用数据zui初并非意在确定使用*与艾滋病病毒之间存在关联,“我想,那可能会让大家对研究结果产生疑问”。
 
不清楚避孕针为何会增加艾滋病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孕激素似乎有生理作用。
 
报告另一名作者、流行病学家勒妮·赫夫龙说,研究人员不确定是否是孕激素使女性生殖道组织或阴道黏液发生变化。
 
赫夫龙说,对猕猴的研究发现,孕激素会使生殖道组织变薄,“但对于女性的研究,没有显现同样结果”。
 
莫里森说,可能是孕激素引起女性“阴道和子宫的免疫变化”,增加艾滋病病毒的“复制能力”。
 
贝滕医生说,研究人员曾检测感染艾滋病病毒女性阴道液体中的艾滋病病毒浓度,结果发现“打避孕针的女性阴道液体中含更多艾滋病病毒”,而她们“血液中并没有检测到更多艾滋病病毒”。
 
需警告?
 
《纽约时报》报道,尽管研究以非洲女性为对象,但研究人员认为,孕激素产生的生理作用可能对所有女性都一样。只不过非洲艾滋病发病率高,更令人担忧。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有大约1200万年龄介于15岁至49岁的女性,其中大约6%采取避孕针方式避孕。美国大约3%女性、即120万采取这种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定于明年1月开会,讨论这项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是否足够充分、是否需要向女性提出警告“使用避孕针可能增加她们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风险”。
 
世卫组织生殖健康和研究部门的流行病学家玛丽·加菲尔德说:“我们将重新评估世卫组织对避孕剂使用的临床建议。”在这之前,研究人员将复审有关避孕针、女性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风险、女性艾滋病患者使用避孕针可能会加重症状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我们要确保,只有真正需要警告时我们才发布警告,”她说,“我们不想匆忙作出判断,那可能会对女性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后果。这是非常困难的窘境。”
 
按她的说法,“一名女性自己私下便可注射避孕针,无需每天采取避孕措施……同时,避孕针价格相对低廉”。避孕针注射频率通常为每月或3个月一次,实现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避孕效果。
 
美国智库“外交学会”官员伊索贝尔·科尔曼说:“如今*避孕方式是避孕针,因为大家不需要医生帮助,持久有效,能让女性自己控制避孕时间和调节生育期……如果现在证实这种避孕方式会有助于传播艾滋病,我们将面临严重健康危机。”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没有简单应对方案。部分人主张,应当强调使用安全套。流行病学家卢多·拉夫雷耶说,应探索和推广使用其他避孕方式,例如子宫内避孕器和埋置避孕,“建议停止使用避孕针前,你必须给大家提供别的选择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海天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