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海归博士实现水污染修复菌种工业培育

2009年10月23日 14:44:00人气:557来源:

资料类型文件资料大小0
下载次数0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
上 传 人默认需要积分0
关 键 词
暂无上传相关文件
【资料简介】

   利用微生物修复水体,是治理污染水环境的一件利器,如今,一位上海的海归博士把日本的东江菌引入国内,并培养出了适合本土使用的菌种。在日前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记者获悉,这些“沪产细菌”已用于太湖综合治理的试点项目,并通过了昆明政府部门的论证,将于下月用于注入滇池的第二大河——宝象河的治理工程。

    冯坤范是冲绳环境微生物研究所的博士,海湾战争后,这个所名声大振,因为该所东江教授研发出的微生物成功降解了海上的石油污染,冯坤范留日期间,就是东江教授的助手,掌握了这种细菌的培育技术。上世纪90年代,冯坤范回到上海,并把东江菌引入了国内。

    冯博士介绍了她与上师大专家合作,把工业级、驯化型活性生物复合剂用于受污染水体治理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据介绍,湖泊、河流之所以有自净功能,能分解有机物的细菌起了很重要作用,而受到严重污染后,水体就会缺氧,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其他菌种趋于灭亡,从而使水体失去自净功能。为此,微生物水体修复主张人为投放细菌,这些菌既要能分解有机物,又要耐得住恶劣的环境。通过*的驯化技术,冯坤范带领课题组,把东江菌与本土菌种相结合,培育出了21种细菌。针对不同的水体环境,这些微生物就能组成不同的“细菌*”,去消除河道的黑臭。

    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上师大应用生态研究所陈德辉博士表示,如今,工业级、驯化型活性生物复合剂已获得了国家发明,并能在流水线上大规模培育。“除了投放微生物,我们还使用其它手段,‘打组合拳’治理水体。”陈博士说。

    据了解,从2000年到2007年,课题组用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治理了本市的12条黑臭河道,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他们把这一技术用在太湖综合治理的试点项目中,并将从下月起参与昆明滇池的综合治理。冯博士表示,她还希望把这种技术用于上海世博会,用微生物代替过滤系统,净化从黄浦江引入世博园区的水体。

 

上一篇:SKY6000-O3 便携式臭氧检测仪

下一篇:艾玛直联螺杆式空压机性能多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