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四小时吸烟两包半 “雾霾补贴”问君何时来
雾霾补贴,会不会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呢?
10月30日,土豪“朱元帅”露面,微信更新了状态,要给网友发雾霾补贴,“朱元帅”表示这几天他一直在想着如何将雾霾补贴以红包的形式发给网友,现在“雾霾补贴”发放规则已经制定好,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按步骤领取雾霾补贴。
署名“江湖”的一位微友30日下午证实,根据“朱元帅”的步骤来,确实可以领到钱,他已经拿抢到了红包了。
“前几天我在微信上说要给大家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10万元雾霾补贴,经过几天的整理,我已经把领取雾霾补贴的规则整理出来。大家请看下面的文章。说到做到,绝不食言!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欢迎大家监督!”
可是众多网友纷纷表示,从未收到任何所谓的“雾霾补贴”,“朱元帅“也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无任何消息,那么”朱元帅“发此条微信的目的何在?难道真像网友说的那样炒作自己吗?
不管是不是炒作,但“雾霾补贴”话题的提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实,要不要发放“雾霾补贴”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去年就有一些跨国企业对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外籍高管发放“雾霾补贴”,今年年初,国内一些地方的人大代表也建议给户外工作者发放“雾霾补贴”。
在雾霾天气成为冬春季节的一种常态天气的现实国情之下,虽然人人都不想要“雾霾补贴”,但是应该发放“雾霾补贴”,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次优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应从制度上将“雾霾补贴”确定为法定补贴。因为像交警、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在户外工作,呼吸着更多的雾霾,遭受更多的毒害,身体健康受到的影响更大,“雾霾补贴”,只不过是让户外劳动者,在雾霾环境中工作而付出健康牺牲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
正方怎么说:应给户外工作者发“雾霾补贴”
20日中午,西安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是210,属于重度污染。街头多名环卫工人和交警都表示如果能发放“雾霾补贴”,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好事!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就提出政府应以“雾霾补贴”的形式,优先为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护肺支持,保障市民健康呼吸的权益。有网友表示,“雾霾工作者”大多是对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人群,“应该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反方怎么说:“雾霾补贴”不能发
“雾霾补贴”该不该发、该怎么发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高温属于“天灾”,大家都无能为力,发高温补贴体现了公平公正。雾霾则是人祸居多,为何大家要为污染空气的人的行为买单呢?
环保志愿者潘晨则认为,人人都是雾霾天的受害者,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把污染的产权明晰,产权明晰之后,谁拿到污染空气的产权,就应交一定的费用。
专家怎么说:户外工作4小时,相当吸烟两包半
“不要因为年轻,而忽视自己的身体。”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田军说,雾霾让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该院呼吸内科病人增加15%-20%。患者有孩子、老人,也有青壮年。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直径大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会沉入上呼吸道,并引发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会沉入下呼吸道,并进入大气管、支气管和肺里,引发慢性气管炎、哮喘,严重的时候会沉入肺部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而进入其他器官。有专家甚至指出:“雾霾天气下,在户外持续工作4小时,吸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当于吸了两包半烟。”
在雾霾天气状况下,正常人的感冒发病率是平时的2.5倍,所以减少户外活动是好的预防办法。可是有些岗位真的顾不得上预防,只能坚守。所以医生指出,希望相关部门在雾霾天能加强对户外工作人员的关注,天气环境恶劣时,适当调整劳动者户外工作时间,做好防护工作,发放必需的防护物品。好是保障每年至少体检两次,尤其是耳鼻喉和心肺功能。
各地怎么做:采取弹性工作制
“发放必要的防护品、规定室外工作时间上限、必要时强制取消室外工作。”在饱受雾霾侵害的北方,一直有声音期盼雾霾能像高温那样受重视,呼唤“雾霾假”的到来。
就在本月初,同样受雾霾困扰的陕西省,开始实施《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它不只惠及户外劳动者,还惠及很多外出工作的人。
《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规定,经预测,关中地区三个及以上相邻市(区),陕北地区两个、陕南地区两个及以上相邻市同时将发生1日以上AQI(空气质量指数)500时,发布全省I级预警。雾霾达到I级应急响应时,在执行II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增加多条强制性措施,其中就包括,企事业单位采取弹性工作制。
雾霾天气里,实行弹性工作制可以降低员工因上下班、户外工作遭到污染侵害的风险,由此引来一片支持声。
查阅四川、福州等地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可以发现其中也都提到了达到I级预警,企事业单位采取弹性工作制。记者梳理发现,其源于去年环保部“就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出通知”中的规定:当发布别预警时,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
资金怎么来:先开征环境税,再来谈“雾霾补贴”
很多人认为发放“雾霾补贴”难操作,主要是没有资金来源,其实这并不难办。
俗话说“谁污染谁买单”,同样“雾霾补贴”资金理当由污染单位承担。如此一来,既加大了空气污染企业的污染成本,在一定程度对治理空气质量有积极作用,又解决了户外劳动者的“雾霾补贴”的资金来源。当然,政府应当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争取早日还市民蓝天和新鲜空气。
根据雾霾的程度及天数向部分户外劳动者发放专门补贴。这样的建议,显然是在效仿高温补贴,其出发点很好,也很人性化。毕竟,雾霾天在外作业的危害,未必亚于高温下作业。不过,果真发放的话,问题就来了:雾霾补贴到底该谁埋单?显然,如果是政府埋单,其实就是纳税人埋单。但是,造成雾霾的元凶,却并非纳税人,而是污染企业,企业生病纳税人吃药,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就此来说,果真要发放“雾霾补贴”,也应让污染企业埋单。这就意味着,现实的治理逻辑应该是先开征环境税,再来谈“雾霾补贴”。而事实上,类似的建议并不鲜见—2013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别研讨会暨第四届低碳论坛研究实施环境税方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治理雾霾;国税总局动议对排污企业专项征税治理雾霾,等等。可以说,开征环境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成共识,而这,理应尽早启动,并让其成为发放“雾霾补贴”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