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要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取消限行限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全国市场。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受各地地方保护主义影响非常大,新能源汽车车企一旦出了本地就开始举步维艰,国家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也无法消除这种阻力。除了北京、上海、武汉等少数较为开放的城市,大多数地方政府面对外来车企不约而同地摆出了冷面孔,并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手段来“款待”他们。在传统车企都已经在全国开放竞争甚至走向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却依然抱着一点都不“新”的理念在过日子,这实在是一件奇妙深刻的事情。
9月底,深圳市的2013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终于正式出台了,然而这时候离2015年结束已经只剩3个月了。并且这个细则还要求了外地车企必须在深圳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销售公司等条款。曾有车企的销售负责人对此表示不满:若全国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每个城市都像深圳那样要求5000万注册资本,那每家车企就必须得拿出44亿的资金来用于注册。将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数量更大,是否这数字还要更大?若是每家车企都拿这44亿来搞技术研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早就赶英超美全面跃进了,这钱花得值吗?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早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却将地方保护壁垒建造得如此森严,正是全国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缩影。
其他地方政府在面对外地车企时,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要求外地车企必须安装、使用当地企业生产的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有的要求外地车企原产地与当地进行补贴交换,有的外来车企制定了不可能达到的质量标准,还有的在车型上大做文章。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下,已经退化为了一个只能在本地发展的半封闭性市场。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目前新能源汽车对于政策特别是补贴的依赖较高有很大的关系。新能源汽车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地方政策“温室”的保护下成长,进入了别的“温室”就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很难适应。而传统汽车的销售因为全国政策较为统一,也不依赖补贴,就像在一个大草坪里的草一样自由地竞争。
数据显示,在第二轮新能源汽车推广的88个试点城市中,直到今年3月底依然有近一半的城市推广数为零,有39个城市还没有任何优惠补贴出台,到8月完成的推广数仅占原定目标的43.75%,目前提前完成任务的省市仅浙江、合肥、上海等少数几个。虽然下半年至今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突飞猛进,但是无法完成推广任务的城市恐怕还会有很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部分城市而另一部分城市效果不佳的原因,也是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速度飞快,但受地方保护壁垒所限难以扩展;有的地区工业基础差产业发展慢,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外来车企却无法进入形成补充。地方保护壁垒对于各地资源互补流通的阻碍显而易见,其害处不容忽视。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各地区要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现在看来,破除地方保护壁垒不能光靠车企找点子、钻空子,还需要更多更具体的政策以支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要与国外竞争,首先就得让他们能够在国内竞争。温室中长不出健康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