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升级外加成本回落 储能技术将迎大规模应用
破解弃风弃电困局,需要通过政府协调解决输送与消纳;除此之外,政府在新能源战略规划上需要更好地协调新能源发展速度与合理布局,使得新能源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尽可能同步。此外,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变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低成本地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如果没有储能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电网难以大规模消纳可再生能源,就是说,没有储能技术配合,单独靠可再生能源走不远。所以“储能 可再生能源”建立独立的微电网的模式,是人类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有业内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6.97吉瓦,占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量1800吉瓦的7.6%,储能发展前景广阔。
前不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发布的《“十三五”电力科技重大方向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的9个电力科技重大问题方向中,新能源发电优化调度成本以及储能技术赫然在列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将是化学储能技术逐步向大容量、率、长寿命发展的阶段,并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届时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又将迎来一片利好。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应抓住储能技术处于突破前夕的机会,利用产业规模与市场优势,推进各种技术的电池储能研究与产业结合,争取在其他国家的前面,早日实现电池储能大规模应用。
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先生表示:“储能产业在范围来看刚刚起步,因此中国需要把握机遇,将储能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有全局观,储能的整条产业链从上到下,从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到企业及中下游供应商,都要坚持打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