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体量规模可观 破除消纳难题方会迎蜕变
金融资本的加码,对清洁能源发展来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有利于打破资金瓶颈。贯彻《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十三五”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控总量、调结构、提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
我国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看,风电、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清洁发展的主力,随着技术进步和开发成本的逐步降低,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2014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已降至0.37~0.45元/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68~0.8元/千瓦时,预计2020年左右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
不仅我国,清洁能源在范围内都掀起了极大的浪潮。
从方面来说。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美国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新一代生物燃料基础设施,并正式提出国家层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欧盟则计划至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由2006年的8.2%提高到20%。在冬季供暖方面,发达国家主要以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为主。比如,德国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石油供热,少量采取电或燃煤锅炉;瑞典大部分建筑采用区域供暖,燃料主要为燃油和电,少量采用垃圾焚烧;韩国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燃油供热。
再回到国内方面。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供热面积为7.31亿平方米,其中,燃气锅炉供热占50%,按照相关发展战略,天然气将成为该市供热和发电的主要能源。2012年,乌鲁木齐市投资121亿元,启动“煤改气”工程,目前主城区已全部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总面积达到1.67亿平方米,成为全国主城区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热的城市。2012年,山西省开始实施“煤改气”工程,燃气供热面积现已超过300万平方米。
得到政策与市场的一致认可,清洁能源发展不可谓不快,但同样遭遇消纳难题。造成清洁能源消纳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电量需求疲软,来风量、来水量增加带来的相对利用量减少等。但归根结底,过去我国电源规划的不够合理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规划思路与现实国情不能合理匹配。另一方面,规划模式不利于“源—网—荷—储”的全局兼顾。
规划的制定将从全局角度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难题,在考虑技术手段之前应首先从规划入手。一方面,要创新电力规划方法,实现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另一方面,要改变电力规划机制,建立一种“自上而下、集中规划”的政府规划机制,逐步改变现有的“自下而上、层层批准”的规划模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需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电力体制改革以市场化的力量、渐进化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电力工业格局;从电的角度讲,供给侧改革为清洁能源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