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华能靖边龙洲风电场“风光互补”光伏发电一期工程顺利实现并网发电,这是陕西省“风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据悉,该工程总容量为30MWP,工程总投资约3.05亿元,年理论发电量为4595.58万kW·h,平均年利用小时数为1276.94h。
据该电站负责人介绍,此光伏电站的投产,按照运营期25年内的平均年发电量4073.43万kW·h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1.3万吨标准煤的使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3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52吨、二氧化氮排放量约445吨、二氧化碳排放约为4万吨,相当于每年种植树木20万棵,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PM2.5值,促进了该县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能源结构的调整、升级。
经过近十年发展,我国新能源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风电规模大、光伏发电增长快。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近18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省份的全年用电量。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即便千方百计消纳新能源,但面对新能源爆发式的增长同样有心无力。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来自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1~6月,国家电网区域(不含蒙西)累计弃光电量达17.33亿千瓦时。
西北地区是弃电严重的区域之一。截至11月底,国网调度范围内,全国19个省区基本不弃风,23个省区基本不弃光。弃风比例超过15%的省份4个,弃光比例超过15%的省份2个。只有新疆、甘肃、吉林弃风比例超过30%,甘肃弃光比例超过30%,弃风弃光率较高的省份几乎都在西北地区。
12月22日,在国家电网关于新能源运行消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坦言,“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加之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电力增速减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
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突出迫使业界将提高新能源发电量的解决方案,转向了风光互补及其配套储能以后形成的微电网上。风光互补应用能够综合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解决单独使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受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制约的问题,使得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形成互补,风光互补发电站的输出功率较单独的风力发电站或单独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更稳定,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更有利于电网接纳。
除能量的互补性以外,风电与光伏在资源方面也被认为具有协调发展优势。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同时具备充足的风资源和光照资源,且在风电场同步建设光伏还可以对土地进行合理化、集约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