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千亿市场蓄势待发 充电桩进入大力度洗牌期
2015年1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兼容性方面,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对于行业来说,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肯定属于利好,首先有利于市场蛋糕做大,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在充电标准不明确的时候,充电桩的生产企业主要依赖于电动汽车厂商,无法做长期投资的规划。曾有人戏言中国的公共充电设施一直处于“谁建谁用、谁用谁建”的尴尬局面,“适用于比亚迪的桩不能使用北汽,适用北汽的桩比亚迪的车充不了”。而在新标准出台后,充电桩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按照标准来设计制造产品,无论是北汽还是特斯拉,无论是奔驰还是大众,只要是在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做,产业链的配套公司就会快速建立起来。
但大的影响是,新国标的出台,使得规模日益庞大且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进入了一轮大力度的洗牌期。在新国标之下,一些小而无技术实力的公司,将在新一轮竞赛中失掉温床,终被淘汰。这对整个行业来讲,也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新标准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速率的规定和提升了电磁安全性的要求。充电桩行业很多中小设备厂商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标准,而高标准也意味着高升级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就有可能直接退出这一行业。”北京电桩科技有限公司CEO先越表示。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准入,把符合新国标作为充电设施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同时还将开展充电设施操作性测试活动,开展充电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标准研制,实现充电结算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针对已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应如何改造才能符合新国标的问题,国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修订原则之一就是尽量保证兼容,对于充电接口,新旧接口是可以互联充电的;对于通信协议,新旧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兼容,已有产品需进行软件升级,方可实现和新标准的兼容。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充电新国标虽然已经出台,却并没有明确相应的执行与监管机制。特别是在新标准实施后,已经建成和售出的充电桩和电动车将怎样处理,就成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道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