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处理四两拨千斤 或搅动大固废领域风云
据统计,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从2005年的13.6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32.9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9.28%,其中危险废物年复合增长率达12.08%。
我们预计我国未来5年将保持15%的复合增长率,由2015年的422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8488万吨,将有一倍的市场空间。按照危废平均处置价格为2200元/吨测算,2016年危废处理市场空间超越千亿规模,在2020年达到1867亿元的产值,相对于2015年翻一番。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遏制危险废物污染,2013年,两高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司法解释重点明确严重污染环境14项标准,确立要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精神,明确对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等危废处置的要求。政策出台、监管的加严,倒逼企业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促使危废收集走向正规渠道。另一方面,国务院于2013年底将重大危废经营资质审批从环保部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也大大加快了大型无害化项目核准和建设进度。
2015年天津港事件发生后,环保部加强了对涉危涉化建设项目的检查。今年6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发布,于2016年8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将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其中362种来自原名录,新增117种),同时16种危险废物列入豁免清单。此次名录的修订将进一步推动危险废物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而上半年出台的“土十条”中,强调了污染防控的重点,要加强工业三废污染的源头监控,侧面对工业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治理提出规范。加上“十三五”期间危废台账制可能全面推行,危险废物的违法处置将会得到进一步遏制,危险废物动态监管逐步加强,危险废物管制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
国家政策加码,危险废物管制走上正轨之后,我国危废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危废处理市场逐渐受到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重视,开启“黄金时代”。我国危废处置能力高度分散,规模较大的公司不多。据统计,东江环保、威立雅、新天地环境集团等公司仅占总设计处理能力的6.8%。近年来,众多跨界者强势进入,抢占危废处置市场,很多企业通过并购切入危废领域或扩大市场份额,目前已有14家上市公司先后跨界布局该领域。
近两年国资进军民营环保企业案例有:2015年4月,启迪科服、清华控股等认购启迪桑德29.80%的股权;2016年5月,常州产业投资集团认购维尔利3.68%的股权;同年6月,广晟集团溢价20.27%收购危废东江环保股权;7月,金禾创投认购1.26%雪浪环境的股权等等越发凸显危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