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垃圾渐成难言之痛 资源化处理步履维艰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住房装修、搬迁、居民的废旧家具更新过程中产生的大件垃圾也日渐增多,怎么处理它们越来越成为难题。一方面是居民缺乏处理渠道,一方面是随意丢弃的大件垃圾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
众所周知,大件垃圾有三大特点:一是体积大,占地方,搬运不方便,这也是一些环卫公司会偷偷乱扔的主因;二是不易降解,采用填埋处理,皮革、海绵等物皆不易腐烂,反成污染源;三是运输不易,普通生活垃圾,一卡车可能运一到两吨,而大件垃圾体积大,同样一吨,可能四五卡车也运不完。
“大件垃圾由于复杂多样组成、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易降解、容易成为污染源,形成二次污染。此外,大件垃圾体积大,占用土地,因此,长期堆放大件垃圾会造成危害。”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大件垃圾不仅是家庭的负担,小区的累赘,也是社会的负担,环境的污染源。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六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大件垃圾是指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废家电和家具等。然而,具体到大件垃圾应该由谁来清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并没有作出规定,何况,许多地方也还没有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这大概是大件垃圾不好处理的一个原因。
之前有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常见的大件废旧家具,所用的材料有85%可实现回收再利用。比如一件沙发的木质材料可用于燃烧,也可用于生物质发电;而海绵可用作再生海绵,也可制作工业保温材料;弹簧也可以重铸。但分解这些家具的成本较高,所以多数城市对于大件废旧家具,一般按照普通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填埋或焚烧处理。这样造成的浪费也较为严重。
如果尽可能做到大件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樊帆认为,首先,垃圾生产者应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用来进行垃圾的回收运输和处理处置。其次,相关企业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回收,并有效地利用大件垃圾中的资源,对不能进一步利用的垃圾进行终处置。此外,政府应该监督垃圾的产生和处置过程,给予垃圾生产者和企业一定的补贴,进行经济鼓励。终垃圾产业链上的三种角色互相监督、互相补充、互相作用,实现大件垃圾的完整处理处置。
一言以蔽之,给大件垃圾一条好出路,必须让市场唱主角,核心是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佳结合点,在算好居民利益小账的同时算对环保收益的大账,并持续创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机制。这考量的也是行政智慧和执行力。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他们对大件生活垃圾的管理,往往采取居民付费或政府出钱、专业机构统一处理的方法。比如,在日本,居民从指定超市购买政府发行的大件垃圾处理票,再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部门派人按约上门,将贴有处理票的大件垃圾搬运至中转站,终由从事垃圾拆解回收的企业运走并处置。
虽然这些国家的做法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有相似之处,一是法律严格禁止随意乱丢,否则将受到处罚。二是政府会制定统一的规范,给公众处理大件垃圾创造一定条件。三是公益组织和企业运作十分发达,大件垃圾的再回收和利用已成为一门生意。四是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政府的培育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