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福建,多山,多水,多绿,森林覆盖率多年居;至2015年底,连续37年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要求推动一些难度较大、确需先行探索的重点改革任务在福建先行先试,发挥福建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是福建的骄傲!这里的山很绿,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7年领跑全国;这里的水很清,12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8%,一至三类水质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这里的空气可以让人任性深呼吸,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福建因此成为全国一个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福建的好生态,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得益于全省上下10多年持之以恒的呵护,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美丽福建,应当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结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如是说。
时针拨回21世纪之初,其时的各地都还沉浸于对新世纪未来发展的憧憬,而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阵痛之后的福建,也涌动着迎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渴望。但其时的福建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呢——人均耕地全国少,自然灾害交替频发,而传统工业发展之下伴生的污染、酸雨等问题使得全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世纪之交,风云激荡。福建省决策层在全省提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为此,2001年福建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有史以来福建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一个名为“生态省”的战略构思,逐渐浮出水面:
——建立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从2016年起,每年全省两会期间,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与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以省政府名义下达省直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建立生态环保大督察制度。每两年对全省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情况督察一遍,构建生态环保大督察格局;
——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取消了3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区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在闽江等重点流域,开创性实行因素分配和考核奖惩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同时,环境质量会商机制、环境污染问题季度通报制度、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制度、“多规合一”等一系列制度“试验”正在探索、建立、完善。
诚然,“以往抓环保,总是把目光更多对准污染企业,忽略了政府和部门。”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创新机制,由“督企”变为“督政”,抓住了环境问题治理的“牛鼻子”,真正让地方政府做好“守山人”,看好“责任田”。早在2010年,福建省就开始实行环保“一岗双责”,提出“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对各级政府和40多个省直部门提出环保监督职责,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2016年,福建又扛起党政同责的大旗。在全国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016年福建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省长与全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党政领导分别签署《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年终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对各地党委、政府落实情况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这意味着,在福建,各地党政“一把手”都要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阶段性任务绑在一起。
如何才能发挥党政同责的效力,福建给出的答案是:构建立体大生态环保督察格局。从2016年起,福建每两年将对全省各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进行一次督察,督察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介绍说,福建环保督察突出督察综合性、问题导向性、程序规范性,力求构建大生态环保督察格局。
如今,在全国探索流域生态补偿;在全国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行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成立全国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对污染治理不到位的地区“环评限批”;挂牌督办300余家环境“问题企业”……至2015年底,福建已连续37年成为全国一个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至2015年,12条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98.1%,三类以上水质比例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23座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99.5%,厦门、福州二城空气质量分列全国第二、六位。
生态文明建设,福建探路前行。应该说,福建一直在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样板”。
(据人民网/赵鹏、经济日报/陈煜、福建日报、新华社/高敬、中国环境报/刘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