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作为治水工作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四年来“河长制”在浙江省全力铺开。截至目前,浙江共有省、市、县、乡、村等五级河长6万多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责任到人、长效保障的“生态卫士”已经全覆盖城乡的河渠港溪。
远处青山苍翠,两岸绿树成荫,沿着石梁溪溯溪而上,不时有白鹭掠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微风轻拂,涟漪层层。这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溪畔,谁能想到,几年前这儿却是一条垃圾河、黑臭河。
“从前这石梁溪两岸,家家户户养猪,猪粪、污水、垃圾直接倒进河里,河水又脏又臭,根本没法靠近。”村民王大伯透露,这两年不养猪,水干净了,大人都放心让孩子下去游泳,连空气都闻着舒服。
“水清水美,关键还要长效管理。2013年起,我们落实‘河长制’,确定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通过每月评选‘脏’和‘美’河道,设立曝光台,河道市场化保洁运作等举措确保‘管、治、保’责任一体化履行到位。几年来,治水护水效果明显。”柯城区治水办主任陈建林自豪地说,这里的水质100%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而石梁溪,只是浙江城乡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
浙江境内有大小河流8万多条,总长13多万公里。为推进水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早在2013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河长是包干河道的责任人,牵头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承担河道日常管理、协调推进河道治理、监督日常清淤保洁等“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
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由此开启。河长们一上任,便全面诊断所管辖的河道,河道排水口何在、沿河企业居民如何排污、污染源构成……全面掌握后实施“一河一策”,对症下药。目前,全省共配备各级河长6.1万多名,已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全覆盖,并将河长制延伸到小微水体。
“河长并不好当。”浙江省水利部办公厅李洁指出,诚如河长有巡查制度,市级河长不少于每月一次,县级河长不少于半月一次,乡级河长不少于每旬一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一次。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长制长效机制、基层河长巡河、河长公示牌规范设置、入河排污口标识等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创新了河长公示、河长巡河、举报投诉受理、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例会报告等日常工作制度。
浙江全省每条河道在醒目位置都设立河长公示牌,并明确各级河长巡河频次;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河长巡河发现问题要求及时处置,特别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拍照建档,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与此同时,管好一条大河,各级河长自有分工。村级河长管每段每天巡查,清除垃圾。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通过镇、县两级协调解决。省市级抓源头治理,每年召开综合协调会议,落实治理方案。如果下级河长没有及时发现污染,收到群众电话未及时处理,都要被追责。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浙江,治水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行动者。“平台微信二维码标注在河长牌上,公众可以随时查询,可以举报投诉、发随手拍信息。”通过智慧河道管理系统,河长不仅依靠自己的一双眼睛,而且发动起群众力量共同来守护这一江清水。
以钱塘江河长制信息系统为,全省已初步实现了河长制信息平台、各类APP与微信平台等全覆盖,为河长们搭建起了融信息查询、河长巡河、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治水大平台。乡镇以上河长还建立河长微信群或QQ群,加强日常工作联络。借助这些信息化平台,不仅各级河长巡河实现了电子化,做到轨迹可查、结果可考,还实现了群众投诉举报时间受理交办、河长提交任务时间落实承办的作用。
借助这些信息化平台,不仅各级河长巡河实现了电子化,做到轨迹可查、结果可考,而且实现了群众投诉举报时间受理交办、河长提交任务时间落实承办。如今,浙江全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
而事实上,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浙江全省关停整治3万多家小企业和5万多户养殖场,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基本清除了“黑、臭、脏”污染河段。今年前9个月,221个省控断面三类水以上占了77.4%,钱塘江总体水质为优。
(据光明日报/严红枫、澎湃新闻网、浙江日报、人民网/顾春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