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当前,我国多个地区根据当地的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相继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对出水污染物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如何实现污水深度脱氮,是业内热议的难点问题。
据了解,碧水源的MBR工艺可在系统参数控制适宜、无外加碳源的前提下,通过工艺调控,将总氮去除至5mg/L以下,并长期稳定在10mg/L以下,其投建和运营的南京市仙林污水处理厂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该项目对采用MBR工艺破解深度脱氮难题,实现真正的高标准出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京市仙林污水处理工程是环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采用碧水源MBR技术工艺,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服务面积达7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5万人。
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仙林污水处理厂在采用碧水源MBR工艺,不外加碳源的前提下,在系统运行了超过600天的时间里,出水总氮浓度稳定在10 mg/L以下,即使在温度较低的12月-2月,依然如此。此外,在处理水量稳定、进水碳氮比适宜时,通过工艺调控,可实现小于5mg/L,平均浓度为6.7mg/L,且其余各项出水污染物指标良好,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碧水源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经过工艺的优化,系统在超高污泥浓度,及水质变化频繁,波动范围较大的条件下,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冲击性,达到了佳的稳定运行状态,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大家对MBR运行条件的认知。此外,该工程采用节能设备,电耗接近于传统工艺能耗,改变了大家对MBR是一种超高能耗、工艺的认识。
通常业内所说的地表“准Ⅳ类水”中总氮指标为10mg/L,地方标准中的北京市A排放标准和天津市A排放标准,TN的限值也均是10mg/L,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已非常明确,但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做到长期稳定达标却并不容易。
国家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曾介绍,过去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在污染榜单中排名和第二,现在这两项指标降了下来,而氮和磷从原来的次要矛盾变成了主要矛盾。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MBR技术工艺在此项工程的成功应用,无疑是在该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也做出了示范。
原标题:碧水源MBR工艺去除总氮效果好 优出水可达5mg/L以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