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填埋遇瓶颈 2015有望处理能力提高
建7座餐厨垃圾处理厂
全市将新建丰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通州粪便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7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大兴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新建、改造后新增日处理能力1750吨,全市日集中处理能力将达2500吨。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在大屯垃圾转运站、高安屯焚烧厂等建渗沥液处理设施,提升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的渗沥液日处理能力,新增渗沥液日处理能力4320吨,全市总能力达8510吨/日。
垃圾处理能力存缺口
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不仅造成渗沥液难以处理、臭味难以控制,而且还大大缩短了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寿命。7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在2-3年内填满封场。
目前,北京垃圾处理总设计能力为1.753万吨/日,8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据市市政市容委介绍,2013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671.69万吨,日均1.84万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666.96万吨,处理率为99.3%。目前,堆肥、焚烧等垃圾资源化处理率已达50%,今年有望超过60%。
垃圾处理补贴按分类效果发放
2013年,全市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515个,户用垃圾容器发放、收集设施、专业收集运输队伍建设、垃圾分类指导员招募和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
市市政市容委李如刚透露,2014年本市将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促使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环卫公司分类运输、后端分类处理。“将来混合运输生活垃圾,收取的处理费将更高。”目前市市政市容委正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协商,出台分类垃圾奖励办法,分类后垃圾混运将征收更高处理费。此外,为保证分类垃圾终能够分类处理,确实减少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压力,今后垃圾处理补贴发放将依据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并通过全市统一结算平台支付。今年本市还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建设。
目前,本市非居民垃圾处理费已进行上调,在李如刚看来,这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据他透露,居民垃圾处理费暂不调整。
2015年前七成垃圾改为焚烧等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35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及5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仅2013年至2015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达502亿元。
副市长张延昆表示,北京将落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到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2.4万吨,比目前增长37%。同时,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将达到70%以上,填埋处理比例降至3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