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产生活垃圾近3亿吨
“垃圾围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今日中国显得尤为突出。早前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生产4.9亿吨垃圾,中国城市垃圾就占到1.3亿吨。2014年新的消息显示,目前,我国年产生活垃圾已近3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收运量每年以近10%的速度在增长。而在现有的668座城市中,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正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围城已席卷全国,生活垃圾治理已到了不得不行动的地步。
生活垃圾污染已经让一些城市“疲惫不堪”。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但是,综合考量土地资源、减量化、可能源化利用等因素,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备受推崇。据悉,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垃圾焚烧发电厂100多座,处理规模已超过垃圾收运总量的20%,预计到2014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还将增加384座。一方面垃圾焚烧发电拥有了广阔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垃圾发电技术从以前的发展迟缓,走向了自主研发、打破零出口的大逆转格局。
垃圾发电技术突破零出口
“欧盟2000标准规定垃圾焚烧排放的有毒气体不超过每立方米0.1纳克,今天,我郑重宣布,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排放的有毒气体可达到每立方米不超过0.01纳克的标准!”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新才透露,他们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在上的地位已实现大逆转,其价格比进口设备降低大约50%,且燃烧、排放清洁。
据悉,由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联合企业进行的《大型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的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些垃圾发电装备不仅适合我国国情,被广泛运用在各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还出口到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填补了我国垃圾焚烧技术“零出口”的空白。
垃圾发电技术的突破,也为垃圾发电产业引来了发展机遇期。
垃圾发电迎发展机遇期
“目前,垃圾围城成为困扰城市环境支撑力的重要问题。垃圾发电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环保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近年来,垃圾发电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由于中国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等相关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垃圾发电项目在项目的规划、招标、建设和运营等各个阶段的条件和要求也出现了前后不衔接,不能整体协调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10月24日,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映华在垃圾发电发展机制课题专家研讨会暨垃圾发电厂生产准备及技术岗位培训专题会上表示。
“前几年,垃圾发电要解决的是有没有垃圾发电厂、需不需要建、交给谁来做,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行业应该进入提升阶段,主要在技术方面,从标准和规范入手。因此,设备企业、项目建设企业应把握垃圾发电行业佳发展机遇期。”刘映华说。
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化程度高(可使垃圾体积减少90%以上)、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同时可分解并破坏有害、有毒的废弃物,并终转化为电能,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标。
对中国来说,垃圾焚烧发电是为经济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但是中国很多人对垃圾焚烧发电有误解,实际上按照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们担心的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作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回收利用效益相当可观。而在我国,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但是实际上他发挥的效力是巨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时璟丽对垃圾发电行业充满信心。
监管等标准亟待完善
24日召开的这场垃圾发电行业研究报告会将垃圾发电行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垃圾发电行业规划比较孤立,环卫设施规划与电力规划、能源规划等要统一。第二,价格调整机制方面,包括垃圾发电价格制定得高低,结算不够及时等。第三,交叉管理环节多,过程长。第四,产业政策具有导向性,但奖惩不分明。第五,相关配套服务的缺乏,目前,除了相关设备的供应、工程建设市场化程度高,咨询、培训、信息统计、公众舆论宣传都较为欠缺。第六,人才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岗位培训以企业为主,没有行业的支撑等。
垃圾发电产业迎发展,自会引来众多环保企业的注意力。做大了垃圾发电这块蛋糕,还得想着如何分蛋糕。当环保企纷纷抢滩市场大蛋糕之际,面对垃圾发电行业现存的问题,产业的秩序又该如何规范?
中国光大有限公司邳州能源公司总经理吴永新表示:“要对城市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把垃圾发电项目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打破区域、行政的范畴。例如省与省之间共同利用资源,使环保的规模、效益以及处理周边的垃圾达到效益综合化。因此可以跨市乃至跨省整合资源。应该建立科学的设计、建设、运营、验收、以及监管的标准。建立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淘汰)机制。其次就是做好行业引导政府鼓励。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区间,保证规模,同时考虑财政的承担能力。”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方敏代表建言:“国外的垃圾发电在当地非常受群众欢迎,建设在居民居住密集地区。国内如果能够将垃圾发电厂建在负荷中心,可减少了垃圾发电厂到负荷中心的输送。实现垃圾发电的就地消纳,减少并网投资,缩短建设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