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增款1200万美元以降低中国垃圾焚烧厂污染物排放
世界银行11月17日发自北京的消息称,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11月14日批准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环境管理项目,环境基金(英文简称GEF)为项目提供赠款1200万美元,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和示范《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建议的佳可行技术和佳环境实践(英文简称为BAT和BEP),减少现有垃圾焚烧厂的环境影响。
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环境管理项目选择云南省昆明市和浙江省宁波市作为示范城市,示范和加强应用BAT和BEP的能力。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对昆明市的既有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详细的运行和环境审计,并实施运行改善计划达到二恶英排放小化;对焚烧厂运行人员开展培训;加强环保和城市管理部门对垃圾焚烧厂的监管能力;扩展信息公开渠道。在宁波,项目将主要支持培训活动、监管部门对于既有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监管和信息公开,以及对世行贷款宁波生活垃圾减量化和回收项目所做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厂二恶英排放的影响调研。
在国家层面,项目将扩大对焚烧厂运行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支持环保部和住建部完善若干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技术规范。通过以上活动,该项目将帮助执行中国新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恶英排放控制限值。这一排放限值已与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标准一致,也符合《斯德哥尔摩公约》。
世界银行项目经理、环境经济学家艾琳说:“项目获得的经验将广泛宣传分享,使示范项目活动在中国其他城市推广复制,推进中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进程,使从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中受益。”
优势明显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走俏”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经历过像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垃圾产生数量之大、增长之快。”艾琳说。诚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生活水平提高,从1980年到2009年,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量从日均8.5万吨快速增加到日均43万吨,增加五倍以上,预计2030年将达到日均160万吨。
目前业内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三种。相比填埋和堆肥,垃圾经焚烧发电既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又能获得电力能源,且避免填埋等处理方式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的二次污染,被广泛应用于破解“垃圾围城”。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垃圾焚烧厂总数将从2009年的93座增加到200座,日处理能力从5.54万吨增加到14万吨。
据业内人士估计,“十二五”末期,全国的垃圾焚烧厂将超过300座,垃圾处理能力将超过30万吨/天。全国垃圾处理产业产值有望超过3000亿,垃圾处理的大蛋糕越发诱人。可以预见,在产业转型的新常态环境下,还将有更多资本杀入垃圾处理产业。
资本“杀入”或助焚烧处理技术日臻精进
在畅想众多资本“杀入”垃圾处理产业未来式的时候,日前环境基金赠款1200万美元降低中国垃圾焚烧厂污染物排放的消息传来,或将有助于近年来步履维艰的垃圾焚烧项目走进市民,缓解“邻避”,解决资金“短板”。
作为百姓为关切的垃圾焚烧污染排放问题,得益于组织的重视和资金助力,未来垃圾焚烧厂将会有严格的烟气排放指标,而焚烧处理技术也将日臻精进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