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用来除草的“草甘膦”,浙江宁波鄞州区洞桥镇果农徐智超,不再随手扔掉农药瓶,而是把它放在了田头的一只专用回收箱里。“附近农户平时用完也会丢到这里,这样既减少了农资废弃物污染,也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他说。
鄞州农业生产每年使用大量农药、化肥、抛秧盘、薄膜等农资,这些农资包装废弃物全都丢弃在田头,不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将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危害不小。
2011年,鄞州区曾进行有偿回收废弃农资包装物试点。今年“五水共治”开始后,该区又出台方案,以“统一回收、集中处置”为模式,镇乡(街道)属地负责,全面实施农资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
鄞州区已完成集中收集点建设20个,设置农资包装废弃物收集箱1413只,落实集中收集点专职人员21人。截至11月23日,全区累计收集抛秧盘、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包装废弃物122.3吨。
今年,鄞州区安排39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资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目前区、镇两级已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
鄞州区财政局农业财务科科长童志燕表示,推进农资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工作,既有效杜绝农田白色污染,打造绿色安全的清洁田野,也推进了“五水共治”工作。为此,鄞州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合格的将发放每亩10元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农民使用后将废弃物丢弃在田间地头,已渐成威胁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农药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久,农业生产每年使用大量农药、化肥、抛秧盘、薄膜等农资,这些农资包装废弃物全都丢弃在田头,不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将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危害不小。
为解决农资垃圾处置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关注农资废弃物处置问题。一如浙江宁波利用发放每亩10元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广西南宁则开展“等值兑换”活动促进农资废弃物的回收。
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针对农资废弃物回收难,农资废弃物处理难、农民随手丢的陋习转变难等问题,以四塘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政企合作、市场运作、等值兑换”的农资废弃物回收模式。试运行半年来,收到良好效果,逐步实现了企业收益、群众增收、政府减负、保护环境的四赢目标。
四塘社区以各村屯的村(居)民或者外来租地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作为农资废弃物清捡的主体,负责本村屯内农业种植生产区和水体农资废弃物的清捡收集,并与商家兑换农资。
截至8月,该社区共回收垃圾瓶近2万个,折价兑换农资金额累计达83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