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湖北省十堰市,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通过多年“接力”赛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移民搬迁任务两年基本完成,3年彻底扫尾;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森林覆盖率达66.16%……
起点 持续改善生态
“郧县有三宝,苞谷、红薯和龙须草。其中龙须草是造纸材料,郧县满山遍野都是龙须草。”郧县环保局党组书记蔡建宝介绍说,“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数年前郧县果断关闭造纸厂,龙须草顿时由宝沦为草。”
同样,黄姜曾是十堰的黄金产业,但由于黄姜加工对水质影响非常大,十堰市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关闭有关企业。
数据显示,为了南水北调,多年来,十堰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300多家,拒批项目160余个。去年7月中旬,十堰启动“清水行动”,目前已开展4轮专项执法,查处并督促整治各类环境违法企业100多家,累计处罚500余万元。
据了解,丹江口库区水质已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但2011年监测数据显示,在汇入丹江口库区的12条河流中,十堰市有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
为了彻底治理好这5条不达标河流,2012年底以来,在没有资金来源情况下,十堰市不等不靠,编制出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方案,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7.83亿元,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重点围绕5河流域沿线“百沟千口”,即80多条支沟近千个排污口进行大规模整治。
目前,5条河流治理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多元,完成新建污水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网642公里、排污口整治590个、河道清淤67.55公里、清除污泥垃圾492万立方米。
有关监测数据显示,官山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其余4条河流也有所好转,5条不达标河流不仅不黑不臭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
为了提高治水效果,今年,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泗河污水处理厂与西部污水处理厂、西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先后分别移交碧水源、北京排水集团托管运营,各县(市)污水处理厂一体化托管运营也在积极实施中。
今年8月,十堰市又全面打响“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围绕八大行动19项任务全力攻坚。为了赶在通水前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竹溪一家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惜用钢板替代混凝土。“成本虽然高出不少,但为了调水,大家觉得还是蛮值得的。”十堰市有关领导表示。
终点 北京南城居民用水
来自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的消息称,日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正在进行全线试通水,来自丹江口的南水正在接受市水务部门严格检测,为即将到来的正式进京做好后准备。水厂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联合调试,正式具备通水条件,通水后南城居民将喝上南水。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正在进行全线试通水,输水干线及北京市内配套工程中的调试用水,有一部分是从丹江口远道而来的南水了。
据了解,北京市水务部门正在根据南水水质特点进行严格检测,了解南水进入北京市政供水管网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为正式通水做好后准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介绍,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大约36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仅占其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4,低于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上限的40%。调水95亿立方米,比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受水区2013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量还要多。
如何用好南来之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不远千里而来的南水北调水对缓解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将起到怎样的作用?为用好北调水,受水地区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
在王浩看来,南水北调是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为短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243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8。作为世界公认的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90立方米,可见海河流域比以色列还要缺水。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的现象日趋严重。
尽管采取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挖掘当地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调整城乡供水价格等多种措施,但海河流域缺水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也就是说,海河流域缺水问题靠节水和挖潜是不能解决的,要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必须实施跨流域调水,别无选择”。
以北京为例,在大力节约用水的情况下,现状每年用水量约为36亿立方米。但北京市多年平均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只有21亿立方米。在用上南水北调水之前,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只能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14年1月,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4.5米,与1998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2.8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6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从整个海河流域来看,要满足现状的用水格局,需要年降水量748毫米,而海河流域实际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35毫米,还缺213毫米。这个缺口近20年来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填补,累计超采地下水已经超过14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主要解决输水干线沿线河南、河北18个地级市、https://img56.hbzhan.com/3/20171017/636438568603607408561.jpg个县(县级市),以及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受水区面积15万平方千米,惠及约3500万人口。中线工程多年平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水量分别为37.7、34.7、12.4和10.2亿立方米。
王浩表示,从现状的用水情况来看,中线工程多年平均调水95亿立方米,可基本解决受水区城市生产生活缺水的问题。但遇到特枯水年,南水北调水量减少,受水区城市生产生活还可能出现缺水。
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形成当地水和外调水联合供水的局面。当北调水量多的时候,要先用多用北调水、后用少用当地水,当地地表水蓄在水库里供枯水年用,严格按照地下水压采规划控制地下水开采;当北调水量少的时候,在用好北调水的前提下,先用当地地表水,还缺水的情况下可适当开采地下水。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项供水工程,还是一项生态工程”。王浩指出,中线工程通水后,通过水源置换,可减少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养;还可将目前城市生产生活挤占农业和生态的水归还农业和生态,使河流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南水北调水用过、处理后,还可以用作城市河湖补水水源。
谈及受水地区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以用好南水北调水时,王浩认为,首先还是要节水,要严格执行“水资源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在受水区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水价政策,促进受水区节约用水。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的同时,城市污水也会增加,要严格执行“水资源三条红线纳污控制指标”,大力推进污水厂建设和污水处理力度,力争做到“供水到什么地方,污水厂建到什么地方”。
王浩特别强调,要严格执行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规划,用好南水北调水。目前受水区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中的很大部分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供水成本要比中线工程供水成本低得多。若不严格执行地下水压采,出于成本和效益考虑,可能会出现一方面是南水北调水用不完,另一方面是地下水继续超采的情况,造成中线工程投资浪费和受水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只要控制住地下水开采,受水区就会多用南水北调水,实现中线工程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