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先把水缸、水桶添满,洗菜水不敢倒,留着冲厕所。”今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温馨家园等多个小区分时段停水,居民刘女士让儿子特意买几个桶专门储水。
水厂表示,今年雨水少,区域内新楼盘入住人口增加,地下水位降低,供水严重不足。
马驹桥的这一幕,是日趋严峻的城市缺水状况的缩影。
京津冀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而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显示,目前北京居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为地下水。而令人不安的是,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北京地下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在北京地面上已形成2650平方公里沉降区。
水利部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北方缺水尤为严重,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
“目前,全国年用水总量近62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陈明说。
在供水能力方面,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西北等地资源性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专家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上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年均10.5亿方,北京还缺水吗?
然而,北京缺水早已不是秘密。1966年全部竣工的京密引水渠,就是因为当时华北大旱,导致北京用水紧张而采取的措施。这条引水渠,直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之前,一直是北京重要的水源通道。即便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它也仍是北京供水的两条“动脉”之一。
京密引水渠也见证了北京逐步成为“极度缺水城市”的过程。这个设计库容为43亿立方米的水库,近年来常年蓄水量只有12亿立方米左右,每年仅能提供不足6亿立方米左右给北京市作为饮用水源。
而据北京市水务部门的统计,近十年来,北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维持着每年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亏空达到15亿立方米。“亏空我们怎么解决?没有办法,只有采取超采地下水,在平谷、怀柔、昌平几个应急水源地进行地下水的超采”,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维新说。
对于汉水入京后北京的用水形势,石维新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市除郭公庄以外的几大主力水厂,基本上都能实现双水源供水,供水的保证率将从75%提高到95%以上,城市的供水保障安全度大幅提升。”
但他同时表示,中线工程还不能完全解决北京市的用水问题,目前北京的缺口是15亿立方米,但调水只有10.5亿立方米。“本来分配给北京的10.5亿立方米净水中,有部分是要用着环境生态用水的,但目前,这部分只能等丰水年份有多余调水的时候才有可能”。
为此北京也在做相关的后续规划,据介绍,后续规划以北京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为核心。还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北京的用水红线(国家已批准到2030年北京的年用水总量是52亿立方米),二是京津冀水资源的统筹。
治水工程全部引用民资
同时,作为北京优化水资源的开局之棋,“治水”将不再只是北京市政府的一方投入,而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事业。据悉,自2013年以来,已有29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本市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河湖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南水北调配套基础设施,为市民创造了更洁净的水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民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少河湖存在水质差等问题。“治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长期以来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水务基础建设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的程度不高。”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以来,北京市积极尝试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建设。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自2013年至今,已有29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到北京市的水环境治理中。其中,市排水集团积极开展与央企的合作,引进社会资金200亿元,解决了污水治理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北控水务集团、碧水源公司等14家企业积极参与到郊区县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中,投资69亿元,新建15座新城污水处理厂和5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35万立方米/天。
这些企业中,既有央企、市属国企,也有民营企业,基本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的格局,形成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格局。
接下来,这些企业仍将积极投入到北京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中。北京排水集团承担中心城区清河第二、槐房、高安屯和定福庄再生水厂的建设运营;北控水务集团承担稻香湖再生水厂、昌平再生水厂二期工程、昌平沙河再生水厂二期工程和门头沟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首创股份公司承担东坝污水处理厂、延庆县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等。此外,北京水务投资公司、北控水务集团还将分别承担清河、凉水河综合治理的投资、建设、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