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昆明市民都是滇池的污染者,吃喝拉撒所产生的废水终都会汇入滇池。这样的局面有望改变,日前,昆明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建设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每天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77.5万方尾水,不再经过滇池,直接排往安宁,这意味着从此告别所有污水都要汇集到滇池的历史,这也是滇池治理比太湖、巢湖的点睛之笔。据了解,该工程通水管道直径4米,够一辆汽车穿梭而过,长6.3公里,从草海水下15米直穿而过,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大的地下、水下管道工程。
主城每天77.5万方尾水
过滇池而不入直排螳螂川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滇池外海水质要基本达到Ⅳ类水,草海水质要基本达到Ⅴ类水。但是,目前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水质劣于Ⅳ类水体水质,长期大量进入滇池,将加大滇池污染负荷总量。
此前,每年有9亿吨补给水进入滇池,刨除3亿吨自然蒸发及1亿吨用于工业生产外,滇池每年的实际补给水量约为5亿吨。然而,这5亿吨水就算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其实质也是劣V类水。
因此,尾水外排工程的实施,不但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也是实现健康水循环,确保滇池水清的一项重要工程,更是实施滇池水体置换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铁上海局昆明尾水外排工程(二期)项目负责人栗俊介绍,昆明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建设工程主要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为配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原排入盘龙江的昆明市第二、五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改线外排至大清河,避免盘龙江内牛栏江清水与水质净化厂尾水混流,使牛栏江清水能够顺利引入滇池。工程于2013年9月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涉及为提升第五污水处理厂每天18.5万立方米尾水外排,建设了1座泵站和尾水干管1700余米等项目。
二期工程将昆明主城第二、五、七、八、十水质净化厂尾水及采莲河系统尾水引至西园隧道外排至下游安宁市。工程在滇池北岸大清河至西园隧道铺设约6.4公里的尾水干管,并在西园隧道口建设尾水提升泵站,于2013年3月28日启动建设今年11月20日,实现通电调试,11月24日期正式运行。
管径全国大
施工技术获
栗俊介绍,施工从大清河开始,穿过草海底下,在15米水下的地方施工,通过顶管的方式,将一两公里的大管道层层向前推进。在施工中,难的就是顶管管径大,而且长,在水下这么深的地方进行,管道推进难度十分大。他们经多方研究和论证,使用泥浆润滑的方式,用泥浆放置在管道前端,起到润滑的作用——这项技术已获得了国家。
多的时候,达到300余人同时施工,而且设备使用量更大,比如管道向前推进,管道中的泥土均是通过机器人挖了运出来,而不是通过井下工人的操作。各项技术的运用在全国来说均是先进的,在地下、水下如此深的地方施工,管径的规模,在全国甚至亚洲都是大。
每天外排77.5万方尾水
不再进滇池
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尾水外排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配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原排入盘龙江的昆明市第二、五水质净化厂尾水改线外排至大清河,避免盘龙江内牛栏江清水与水质净化厂尾水混流,使牛栏江清水能够顺利引入滇池。一期工程去年9月便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而昨日投入运行的属于二期工程,主要是将昆明主城第二、五、七、八、十水质净化厂及采莲河系统尾水引至西园隧道外排至下游安宁市。工程由他们与中铁上海局采取BT合作模式共同建设,运行后,每天可以将昆明主城水质净化厂每天77.5万立方米尾水外排至安宁,增加螳螂川河道的水资源量,解决安宁因工业快速发展而用水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水质净化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昆明污水处理有多少?剩下的排往何处呢?据相关人员透露,尾水一期工程,主要是腾出清水通道让牛栏江水通过,而尾水外排二期工程,解决了滇池北岸的尾水,接下来的三期工程,将针对草海片区,进行截污,将第三水质净化厂、第四水质净化厂的尾水进行收集,实现外排。
处理过的尾水,虽然达到排放标准,但仍是劣五类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尾水外排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今后,尾水外排、截住污水,进入滇池里的水,就是牛栏江的清水和雨水,而不是尾水。这样一来,滇池将加速变清。
“尾水外排工程是滇池治理的点睛之笔。这是治理太湖、巢湖时所没有的工程,为湖泊治理提供了一条新路子。”曾负责治理太湖的合肥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如此评价。